【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你是否能想像,若抗生素被不當使用,全球將面臨多重抗藥性和超級細菌的威脅?這些問題,可能導致10年後的2035年,全球平均壽命縮短1.8年,也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重大的公衛危機。行政院計畫自明年起投入2億元,力求在5年內達成人用抗生素減量使用5%,以及超級細菌CRAB感染率下降10%目標,期望能對抗抗生素抗藥菌的威脅。
為響應每年11月「世界抗生素認知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攜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及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舉辦「抗生素衛教巴士」展覽,盼透過展覽提升全民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認識,提醒民眾抗藥性的嚴重性。
「醫師可以開抗生素給我嗎?聽說吃這個好得比較快」許多人看診時,會希望開好一點的藥、想快點復原。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病患口中的猛藥常常就是「抗生素」。
張峰義說,抗生素被喻為「救命仙丹」,但如果不當使用、濫用,將產生抗藥性危機。抗生素只能殺細菌,不能殺病毒,幾乎所有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都是病毒所引起,但有超過半數的國人對抗生素有錯誤認知,包括擅自停藥、買藥、主動要求抗生素等,並且呼籲每位民眾在生活中可以簡單實踐的「4不1要」原則:「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同時也推廣「診間3問」觀念,包括1.「有沒有」:藥物是否有抗生素?2.「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該服用幾天?3.「小心什麼」:本次服用抗生素應注意什麼?幫助民眾在看診時,能與醫師進行有效溝通。
根據最新的全球研究,每年有數百萬人因為抗藥性細菌而喪命,至2035年平均壽命將因此縮短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