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彩虹樺樺
文/顏福南
我的朋友是修車廠老闆,他待人和善,工作認真,可是最近罹患大腸癌,因為化療消瘦一圈。他告訴我:以前總是煩惱操心,生意不好時,擔心經濟問題,荷包困頓;生意好時,擔心工作太多,無法交車。每天忙裡忙外,經常外食裹腹,現在生病了,心態轉變,客人上門就歡喜服務,生意冷清就抽空運動,不再以賺錢為目的。人生短短幾個秋,顧好身體,快樂的生活,是他覺得最重要的事。
有個親戚生性節儉,斤斤計較,一個錢打好幾個結,倒不是家中經濟窘迫,而是個性保守,省吃儉用。這位親戚年事漸長,身體有恙,檢查出重症後,經過治療撿回一命,看起來面容憔悴,可是生活態度大幅轉變,開始捨得花錢了,以前都要貨比三家,現在大方布施,不再著眼小錢,願意待自己好些,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會拘泥小節,以前放不下的現在都想開了,金錢身外物,沒有什麼好計較的,吃虧就是占便宜,快樂健康最好。
生命就是這樣,看似讓人痛苦的疾病,卻讓人心態轉變,放下、想開才是我們最終的生活態度。沒有一場大病,沒有挫折的淬鍊,我們都還在為金錢、工作想不開,放下轉變才有自在。我們經常煩惱工作、金錢或是人際互動,都是自尋苦惱,善待自己,適度的放鬆,身心健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歷史上著名的詩人蘇東坡,一路被貶官,從黃州、惠州到儋州,一生官運坎坷,可是造就他豐富的閱歷和不朽的詩篇。我們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這些波折,就沒有蘇東坡文學的成就,他放下官場的名利造就心靈的自由,就像〈定風波〉所寫:「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道盡自己坦然無懼,面對過往的貶抑,無所執著、無所抱怨,原來人生的轉捩點就在放下轉變,當我們的心被外物牽掛時,就會有害怕、擔心;當我們一無所求時,天地都是我們的。
最聰明的人懂得捨小取大,與人相處不爭不求,轉變心念讓利給人,略施小惠,廣結善緣,就會讓門庭若市。對人不計較,別讓是非與執念破壞了人際互動,縮小自己為人著想,不要落入爭強好鬥的深淵,縱然你贏了對方,也輸了友誼情感,彼此都受害。轉變心情天寬地闊,貴人與善緣愈來愈多,表面是成全別人,最後是成就自己。
也許我們不用等到生病時才轉變態度,現在就可以試著改變自己:重視健康、學習放下。我們空空的來,以後還是空空的去,生命的旅程就是體驗與付出,如果能提早心態轉變,那麼生命的旅程就是一趟幸福,無憂的來,無慮的去,心淨清明,悠然走過春花秋月,欣賞美好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