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暨香港科技大學擔任中國文化講座教授閻連科,獲得第14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圖/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提供
第14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獲獎名單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二○二四年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揭曉,共計二十五位獲獎者,其中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暨香港科技大學擔任中國文化講座教授閻連科獲得貢獻獎,他長期致力於華文文學的創作與研究。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贈獎典禮於十二月十五日在佛光山法寶堂舉行。
閻連科創作涵蓋小說、散文、劇本和文學理論,累計出版五十餘部作品,並翻譯成多國語言,代表作包括《日光流年》、《受活》、《堅硬如水》、《丁莊夢》等,作品深刻描繪中國農村的苦難與社會變遷。
他曾獲得包括老舍文學獎、施耐庵文學獎、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卡夫卡獎等多項文學榮譽,其作品以魔幻寫實風格探討歷史災難、社會壓迫與人類的悲劇命運,尤其在描寫大饑荒和農村生活的掙扎方面,極具影響力。
不安與焦慮 成為持續創作動力
閻連科坦言自己是「一個懷疑一切的寫作者」,並非心懷虔誠的信仰者。他以一種深沉地反思表示,寫作帶給他的不僅是創作的快樂,更多是無法擺脫的焦慮與不安,自己寫作歷程如同站在一扇懷疑的窗口,不斷窺視黑暗中的人生,希望找到一束光亮,「儘管自己對信仰保持距離,但內心深處依然渴望來生能擁有一分平靜、信仰與安定的生活」。
他對佛光山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表達由衷敬意,表示這次能獲貢獻獎,意義深遠,他充滿謙卑與感激之情,儘管自身對信仰持有懷疑態度,這種不安與焦慮成為持續創作的動力,透過作品不斷探討人類的苦難與心靈的掙扎。最後,閻連科感慨地說,如果有來生,他希望能成為一個有信仰的人,過著一種平靜且充滿信任的生活,而不再是一個被懷疑與虛無所困擾的作家。他的發言深刻而動人,為這次文學星雲獎增添了更多的哲學思考與人生感悟。
本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創作獎共計二十四名得主,涵蓋長篇歷史小說、短篇歷史小說、報導文學、人間佛教散文及人間禪詩等類別。
草木本無意 人間佛教散文首獎
蕭宗鋒〈戰地歷險記〉獲長篇歷史小說參獎,以金門與馬祖的歷史背景為基礎,透過一群兒童的視角,展現在炮火與壓迫下的冒險,探討兩岸衝突下的情感糾葛,突顯在歷史洪流中的掙扎與困惑。
秦肇〈我們都是吹牛大王〉獲短篇歷史小說首獎,不以虛構方式呈現歷史的細節,或揭示記錄背後的真相,而是反向探討歷史敘述的根本虛構性,使讀者能夠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激發更深層次的思考。
邱瀟君〈行者、浪人以及其他〉獲報導文學獎貳獎,以洛杉磯華人義工的視角,描繪在貧困與暴力環境中,從一個街角的故事,關懷到無家者的個人命運,以及全美國總體無家者問題的思考。
鄭麗卿的〈草木本無意〉則摘得人間佛教散文首獎,文以「拔草」破題,出現花花草草令人目不暇給,文末更結合多種罕見的花草植物等,織成天地中一幅絕美、躍動的生命圖像。
蔡馨慧的〈安靜的力量〉則奪得人間禪詩首獎,作者從一些日常、細小、平凡的物件,深入思考,進而聯想人生,點出佛理。
關照童以〈火羊般迅捷猛烈〉獲得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故事圍繞著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後趙君主石勒展開,描寫他在大趙帝國稱帝前夕,於胡天祭祀祈求神明庇佑的故事,作者巧妙地運用史料和偽史料,透過獨特的敘事手法,重現中古時期的口述歷史,並融和神話元素,形成了一種不斷更新的歷史卷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