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春榮
貓熊,大陸習稱「熊貓」,憨態可掬,全身毛絨絨,最惹人愛。尤其飼養員呼喚牠名字,如花花、和葉、福寶、愛寶、飛雲、萌蘭、靈岩、圓圓、圓仔等,一路屁顛屁顛的晃過來,各有各的傻乎呆萌,莫不讓現場遊客驚呼連連,臉部表情柔和,嘴角向上彎,幾乎要笑翻天。針對的貓熊黑眼圈,現代詩人畫家吾作人幫牠們找理由:
少曾苦讀黑眼圈,洗硯推敲印墨淺 。
認為貓熊少年苦讀,長期熬夜,熬出黑眼圈,值得敬重。而現代醫生詩人何永沂〈稀有動物熊貓詠〉七絕:
一片天真憨態奇,腹中藏竹不藏機。
人言國寶殊堪貴,黑白分明有亦稀。
貓熊以竹子、竹葉、竹筍為主食,「卡茲、卡茲」清脆的啃咬中大快朵頤。由於牠長期茹素,善養慈悲心,天真浪漫,毫無心機,一片素心。身為國寶級貓熊,造型最大特色「黑白分明」,配合得剛剛好,絲毫不突兀,真是「人間稀有」,怎麼看怎麼舒服。而物以稀為貴,只有在海拔三千公尺竹林生態豐富的山區,才能見到牠「稀有芳蹤」。
針對牠黑白分明造型,另一現代詩人伯昏子有感而發〈晨寤,半夢半醒間得詠熊貓五律一首〉:
太極初分判, 渾渾天地游。
緇章垂皓質, 白雪發玄謳。
身蹈高山跡, 性追君子儔。
典墳何闇渺, 祥瑞未言收。
貓熊出現在地球山間罕見角隅,分明得上天恩寵。黑色附在潔白皮毛上,形成最簡單的強烈對比,連白雪也要過來歌唱。事實上,貓熊在野外山間樹上,即使大雪鋪滿牠身上,只要全身一抖,又是黑白分明的憨態模樣。而有見於貓熊在地球上歷史悠久,很容易讓人想起古老圓圓的「太極圖」,只有「黑白」兩色。而太極圖「白中有黑」、「黑中有白」,正默示生命的哲學,值得吾輩深思。
至於現代詩人畫家高瑞多首〈熊貓讚美詩〉,則針對貓熊優質特色一再致意:
歷來素食進,心底總清涼。
貓熊以高潔竹子為食,樂此不疲,完全沒有「肉食者鄙」的濁態;而是長養慈悲心的「清涼」、「柔軟」、「自在」,堪稱六根清淨的修行者。因此高瑞一再歌詠:
● 心寬體胖渾天成,慈悲為懷吾性情。
● 雍容大度乃本性,自然生動出天姿。
● 黑白陰陽集一身,疑是道長翩翩搖。
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完全是天然本色的純真善良,這樣的道長,清雅脫俗,堅持最簡單象徵一陰一陽的「黑白」,可以長久居留在山間竹林,開心度日。高瑞甚而覺得貓熊堪比高雅出塵的唐代王維:
閒坐竹林裡,淡泊尋常心。
沒有「閒事掛心頭」,輕鬆自在;深知「真味是淡」,淡泊以明志,有如山中隱士。因此,高瑞再加揭示:
黑白分明不染塵,行住坐臥心常定。
貓熊生活很簡單,與素樸為伍,常保心中淡定,吃竹子吃得很開心,沒有過多雜染,完全像修行高僧,值得歌詠。
事實上,現今多國動物園都有貓熊,成為最佳親善和平大使,聯繫各國遊客的情感,增進國際友誼。彼此笑臉盈盈,歡欣交融在一起,真是化戾氣為祥和。而透過現代詩人生花妙筆的絕佳歌詠,面對貓熊吾人不宜只停留在「好可愛」、「好活潑」、「好好玩」的感性觀賞;可進一步邁向「以貓熊為師」的知性新境界,生活可以簡單樸素,自在淡定,可謂一舉兩得,豈不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