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建立人生愛的支點

文/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 |2024.10.15
613觀看次
字級

文/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

在我許多次的演講活動中,有一個常被提及的問題:「如何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問題乍看之下充滿現代職場的焦慮,實際上這些問題背後隱藏的是許多人對「生活不足」的困惑,感到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當深入討論時,會發現他們心裡的糾結,不是無法分辨工作與生活的界線,是無論在哪個場景,都無法全然專注於當下。工作時嚮往休假,休假時又無法放下工作,這在現代已不再是個案,而是普遍的現象。

現實中,「工作」和「生活」已經密不可分。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們很難去畫出一條清晰的界線來分開它們。而真正的課題並非是時間的分配,而是如何在這種交融的生活中找到「支撐我們內心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於我們稱為「愛的支點」的東西。

蔣勳曾經說過,「人生要多找一些愛的支點」。這些支點是我們在困難時能夠依賴的對象,無論是面對挫折、徬徨、失望,甚至是極度的悲傷時,這些支點都能提供及時的溫暖與支持,幫助我們重拾勇氣,繼續面對生活的挑戰。

這些愛的支點可以是伴侶、家人、朋友,也可以是同事或同好團體。這些人脈關係如同一張無形的網,在我們感到孤立或脆弱時,不至於讓我們陷入無助的境地。他們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後援系統,無論是在心靈或實質上,都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正面能量和生活的充實感。

然而,這些支點不是等到需要時才會出現。它們是在我們平日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建立起來。我們需要用心經營,關心他人,並懂得與他人互動,才能在危機來臨時,擁有可以依靠的人脈網絡。這種支持體系不是單向的,當我們主動付出關心與愛,才會在我們最需要時回報給我們。

我自己也深有體會。回想當我剛生下兒子不久,正好開始創業,時間與體力幾乎都耗費在事業上,照顧孩子成了一個重大挑戰。當時我和丈夫討論後決定讓專業的人來照顧孩子,因為我們理解到,在孩子兩歲前,照顧的重點是「養」而不是「教」。很幸運的是,我的母親願意幫忙,弟妹們也熱心幫忙,回顧那段日子,這些家人正是我的愛的支點,讓我和丈夫能夠專心於事業和學業的衝刺,並完成了創業和學習的雙重目標。

這種支援不僅限於家庭。當兒子上小學後,隨著創業壓力增加,我不得不依賴更多的外援,來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外傭和兒子同學的媽媽們,成了新的愛的支點,他們的幫助解除我許多後顧之憂,使我在繁忙的事業生涯中,仍能確保家庭的和諧運作,讓孩子健康成長。

根據心理學研究,許多壓力來源都與人際關係密切相關。如果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穩固的愛的支點,壓力將大大減輕。這些支點可以讓我們在人生的起伏中,感到不再孤單,可以在工作忙碌煩躁的時候,減輕我們的負擔,有人可以分享我們的喜怒哀樂。當我們快樂時,這些愛的支點能讓快樂倍增;悲傷時,這些支點則能幫助我們減輕痛苦。

然而,這些愛的支點並不是單一的。假如我們僅依賴某一個人,無論什麼事都指望對方,那麼對方也會感到壓力過大,最終兩人都無法承受。因此,我們需要分散依賴的對象,這樣一來,能減輕對任何一人的過度依賴,同時也能確保在我們需要時,身邊總有不同的支持力量。建立愛的支點,需要我們不斷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認識更多的人,培養多元的興趣與人際關係。這樣,當我們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就能夠依賴這些分散的支點,確保我們能夠平穩度過每一次挑戰。

愛的支點就像是一張厚實的網絡,它能夠托住我們在困難時的身心,為我們的人生提供穩定和支持。這些支點不僅來自家庭,也來自朋友、同事、社群甚至陌生人的善意,而這張網絡的建立,需要我們平日的經營與投入。

無論我們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學會尋找並建立愛的支點,將是我們面對未來挑戰的重要基石。它不僅讓我們感受到被愛,也教會我們如何去愛,並回饋給這個世界更多正能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