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花間集】 草甸碎米薺芥之味

文/幼藍 |2024.10.13
698觀看次
字級
草甸碎米薺植株 圖/幼藍
葉子羽狀,萼片卵形。圖/幼藍
總狀花序頂生的小花十幾朵 圖/幼藍
草甸碎米薺的花色粉紅至淺紫 圖/幼藍
一如大多數十字花科植物的四片花瓣 圖/幼藍
芥末味的花朵可當野炊調味料 圖/幼藍

文/幼藍

新冠疫情在挪威爆發那年,正值春天蒞臨、群花百草破冰出土之際。居家辦公的挪威夫婿每天晨起梳洗後,先騎腳踏車去外面繞一圈,再回家上班。那一陣子,只要他騎車經過某處,發現路邊長出的野花,便會隨手抓一把回來給我。摘回的野花有熟悉的藍色三角草、白色叢林銀蓮花,以及未曾見過、不詳其名的紫色、粉紅色小花。已不記得是如何查出紫花是林地老鸛草,而粉紅花為草甸碎米薺(Cardamine pratensis)。

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碎米薺屬(Cardamine)的草甸碎米薺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15-50公分。直立的莖單一,莖部所生的葉有極短的葉柄或幾乎無柄。羽狀葉片5-12公分長,奇數的小葉3-15片,每片小葉長約1公分。頂生總狀花序的小花十幾朵,花梗細,萼片卵形。一如大多數十字花科的植物有四片花瓣,粉紅色或淡紫羅蘭色,很少為白色,每朵花的直徑1-2公分。雄蕊黃色,長短不一;雌蕊柱狀,花柱很短。

當時,我僅將草甸碎米薺當作尋常野花觀賞,覺得它那粉紅、淺紫色的嬌小花朵尤其迷人。經過兩年的新冠疫情,先前封閉的群體活動慢慢展開,我才獲知草甸碎米薺不只是一種野花,更是一種優質野菜,剛長出的嫩葉可生食當沙拉,新鮮的葉子可涼拌或做湯,味道清鮮;顏色粉嫩的花朵亦可食用。猶記第一次嘗試草甸碎米薺小花之際,入口後芥末般的微嗆滋味令人驚豔,教我愛不釋口,之後成為我喜歡追尋採摘的野花。一次,將草甸碎米薺摘回種在陽台的園圃,妄想日後可採其花當作調味使用。不知是野生草甸碎米薺不願被馴化,還是我陽台的環境不利其生長條件,我的栽種企圖最後失敗落幕。

草甸碎米薺的葉子富含維生素C,過去曾被作為治療壞血病用藥;而它本身蘊含芥末油成分,予以辛辣味的口感,頗符合碎米薺屬的屬名Cardamine。碎米薺屬Cardamine這詞源自希臘語,指的是芥類植物,該屬約有130種。挪威另有野生的碎米薺(Cardamine hirsuta)、在台灣通稱蔊菜的彎曲碎米薺(Cardamine flexuosa)以及大苦水芹(Cardamine amara),尚待日後去挖掘。

近日重讀《西遊記》,驚覺第八十六回故事尾聲,樵子為三藏、行者、八戒、沙僧四眾安排的野菜素齋竟然有碎米薺:「碎米薺,萵菜薺,幾品青香又滑膩。」

優質的碎米薺屬野菜,古人早就懂得從大自然裡去尋覓品味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