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濫用抗生素致抗藥性問題嚴重,超級細菌威脅全球,世衛組織統計,每年約500萬人因此而死。為此,行政院決議,由衛福部(疾管署、食藥署)和農業部執行5年期「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希望抗生素用量減少5%、超級細菌鮑氏不動桿菌(CRAB)感染降1成。
台灣大學副校長、感染權威張上淳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9年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10大健康威脅之一。聯合國將於26日在紐約召開抗生素抗藥性高階會議,呼籲各國採取跨部門合作,解決此問題。
不改善 11年後壽命減1.8年
抗藥性細菌減弱抗生素治療效果,增加病人住院天數及醫療費用,造成鉅額社會損失。張上淳示警,依照世衛組織估算,如抗生素抗藥性問題遲遲未能改善,至2035年人類平均壽命將縮短1.8年,至2050年經濟損失可達GDP 2%至3.5%,以我國為例,損失恐超過3000億元。
為呼應聯合國倡議,行政院日前舉辦跨部會議,決議醫藥、食品、農業等3方合作,以防疫一體為架構,衛福部與農業部明年起攜手推動「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第1年預算達2億元。
該計畫包括「建立和發展國家抗生素管理協調機制」、「確保動物用、人用之抗生素源頭及流向管理」、「提高民眾及醫療專業人員認知」、「優化醫療照護感染預防和控制」、「推動抗生素抗藥性整合性共同監測與風險評估機制」等5大策略,強化我國抗生素抗藥性防治,提升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效能。
至於實際作法,食藥署將加強查緝無處方箋販售抗生素、抗生素藥品短缺通報等。疾管署則會陸續推出醫療機構抗生素管理臨床決策輔助系統、評估民眾及醫療人員認知,並訂定風險溝通策略。
不濫用 妥善管理降低風險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台灣抗藥性細菌問題日益嚴重,根據公衛模型推算,若不採取行動,2025年全台將有3.3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
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我國抗生素抗藥性威脅遠比其他國家更為嚴峻,主因是抗生素種類較少,許多新式抗生素藥物尚未引進台灣,如想解決抗生素抗藥性困境,降低臨床感染威脅,必須盡速研發新的抗生素或引進新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認為,醫界發明新式抗生素後,往往幾年內就會出現抗藥性,又必須再研發新藥,才能有效殺死抗藥性菌株,如同惡性循環。各醫療院所務必妥善管理現有抗生素,不可濫用,才能降低抗生素抗藥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