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鐵路高架化有助於都市縫合發展,避免平交道事故,各縣市莫不積極爭取,可是地方政府憂心配合款沉重,又愛又怕受傷害。宜蘭好不容易爭取鐵路高架通過審查,明年啟動徵收用地,但縣府背負一百零五億元配合款恐將拖垮財政,喊話請中央協助,嘉義市與彰化縣等縣市配合款也有困難。
宜蘭人二十幾年前就大聲疾呼爭取鐵路高架,縣府二○○八年在前縣長呂國華任內,首度向交通部提送可行性評估,當時交通部要求宜蘭縣等到要點公布之後再送,等了四年,二○一二年交通部訂定「鐵路平交道與環境改善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審查作業要點」,規定縣市政府爭取該項建設必須配合款,希望更有效率推動鐵路立體化。
交通部鐵道局正進行綜合規畫期末報告,今年六月底鐵道局通知縣政府,宜蘭至羅東鐵路高架案總經費提高到五百零一億元,縣政府的配合款增至一百零五點七億元。
副縣長林茂盛說,額度之高讓所有人嚇一跳,遠超過縣府所能負擔的能力。
林茂盛說,宜蘭縣政府一年的總預算約三百多億元,扣除人事費用開銷、中央指定項目及收支對列等必要性支出外,可運用的自主財源只有二十幾億元,從交通部鐵道局提出十二年分攤配合款中,有六年必須編列超過十億元,其中二○三○年負擔最高達十六點七億元,倘若把自主財源大多投入鐵路高架,其他縣政建設幾乎都要停擺,擔心拖垮縣府財政。
據統計,二○一九年到去年全國發生八十六件鐵路平交道事故,造成二十六人死亡、二十人受傷,但許多縣市爭取鐵路高架,不只因平交道上的傷亡事故,也包括柵門放下時,造成交通打結,還有醫療、意外等問題,有時尖峰時段一等就十幾分鐘,連救護車都得繞道而行,還曾延誤消防車滅火,造成傷亡。鐵路高架化自籌款造成地方沉重負擔,地方財政困窘,也排擠其他建設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