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秋節前夕中國大陸籍王姓男子昨天6時許清晨駕乘橡皮小艇接近林口海岸,搶救上岸後送醫無礙,王男自稱因嚮往自由台灣才偷渡來台,但小艇如何穿越240浬海路,仍有不少疑點,昨晚被依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這是今年第2起大陸人駕小艇突破我海防抵達本土案例,且都發生在假期,加上地點敏感,引發海岸防禦的國安疑慮。
防衛鐵三角 又被盯上
端午連假期間,大陸阮姓男子駕駛小艇闖入淡水河口,昨天又出現王姓男子乘橡皮小艇抵達林口海岸,不僅完全躲過監測,兩人闖入的地點,還是戍守首都政經中樞「防衛鐵三角」地帶,引發高度關注。學者分析稱可能是對岸在刺探海巡署岸巡防線的漏洞與盲點。
海巡署指出,王男駕駛的橡皮艇船長3.6公尺,目標太小,又是橡皮材質,加上慢速航行或漂流,雷達無法偵測,海巡署雷達回放後,也沒有發現不明航跡。海巡署指出,沒有紅外線熱顯像儀,就偵測不到小型目標,目前正全面建置紅外線熱顯像儀等情監偵設備、充實無人機及建造新式艦艇等計畫,未來會大幅提升偵蒐能量。
王男供稱來台目的,是因為在大陸負債,想到台灣重新生活。他說,他從寧波放艇下水,不過寧波距台灣約240浬,海巡署懷疑小艇是否能穿越漫漫海路,因此將王男手機送交鑑識,希望透過手機信號追蹤,深入查證並還原王男行蹤。
淡江大學助理教授林穎佑指出,海巡署面對接二連三的滲透,應該調整現行海、陸資源分配比例,檢討更新岸巡單位的資源、器材。
不對稱滲透 防不勝防
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舒孝煌指出,這次陸籍人士的行為,懷疑是刺探我海防漏洞,甚至驗證滲透我方海岸線的器材、航線等戰法。
相形之下,軍方及海巡部門除了面對大陸海警船、公務船的灰色地帶行動外,如今對這種對於層出不窮、防不勝防的不對稱滲透案件,更需思考新的應處方法。
而6月9日自稱前共軍成員的阮姓男子駕駛鴻津號快艇,自福建橫越海峽,突破我海域監控防線,抵淡水渡船碼頭,經司法機關逮捕偵訊後,將於18日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