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CD片 打造閃亮動物王國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2024.09.15
449觀看次
字級
猩猩 圖/取自seaneavery官網
無尾熊 圖/取自seaneavery官網
遊隼 圖/取自seaneavery官網
貓熊 圖/取自seaneavery官網
刺蝟 圖/取自seaneavery官網
哈士奇 圖/取自seaneavery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藝術家將日常物品再利用,並轉化為藝術品的想像似乎沒有限制。艾弗里(Sean E Avery)是一名住在澳洲的教師、作家兼插畫家、雕塑家及設計師;從不缺乏創造力的他,利用人們丟棄的舊CD,打造成各式各樣閃亮耀眼的動物雕塑,包含無尾熊、猩猩、刺蝟等,因為CD在燈光的照射下,散發出各種夢幻般的色澤,就像是一個「閃亮動物王國」。

艾弗里表示,他將作品定義成永續藝術(sustainable art),因為他都是使用回收材料進行創作,像是舊CD、電腦硬碟等,由於整個過程需要非常多時間,所以作品數量不多。

講究寫實 作品栩栩如生

儘管各個碎片都很鋒利,但經過艾弗里細膩的處理分層及放置,它們仍然看起來非常光滑,讓這些動物的羽毛和毛皮的造型清晰可見。

他說:「我用廚房剪刀從CD上剪出我需要的形狀,再按顏色及大小排列每個碎片。然後,我將這些碎片──黏到金屬絲網框架上,以創建天然的毛皮或是羽毛圖案。」艾弗里講究寫實,每件作品都做得栩栩如生、閃閃發光。

從飛行中雄偉的遊隼到可愛的哈士奇,每張CD及鋼絲雕塑都捕捉了動物神韻。艾弗里根據生物的外觀使用銀色或彩色CD,這些系列還包含細節華麗的兔子、蜂鳥、猴子、浣熊、狗與蛇,以及紫色鱗片的鴨嘴獸、育兒袋裡有嬰兒的袋鼠、亮藍色的刺蝟與銀色的無尾熊,它們都是艾弗里「閃亮動物王國」的一部分。

遊隼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塑之一。艾弗里透過CD碎片營造出羽毛的蓬鬆感,並透過金屬絲網框架塑造出遊隼往下俯衝的英姿;哈士奇則是令人忍不住會心一笑的作品,艾弗里打造的哈士奇幼犬,就像現實中小狗狗常出現的反應:歪著頭,用一雙可愛大眼直視著前方。

艾弗里說:「我認為我能把不可回收的垃圾變成有趣的東西,這真是太棒了。」他補充,辦公大樓是挑選CD、舊電腦零件的好地方,他的朋友與家人經常從那裡為他帶來材料。

艾弗里製作過各種尺寸的動物雕塑。他說,一件中等尺寸的作品,需要約一周的時間才能完成,並且需要大約75張CD。他在一件雕塑上使用過最多的作品是300多張。

雕塑廢物 製成藝術瑰寶

艾弗里說:「我的每件雕塑作品都是獨特的。我將許多不同的人造材料混合在一起,使它們看起來有生命力,且具有獨特的運動感。」

如今,這些動物雕塑被世界各地的畫廊及私人收藏。他的雕塑作品曾被美國《信不信由你》(Ripleys Believe It Or Not!)、《哈芬登郵報》及《兒童國家地理》等媒體報導。

「我的雕塑計畫目標,是把廢棄物重新打造成美麗的東西。」艾弗里說:「我以用回收材料做成充滿活力的作品感到自豪。」

除了雕塑,他還出版暢銷全球的兒童繪本《所有猴子都愛香蕉》(All Monkeys Love Bananas) 和《弗蘭克的紅帽》(Frank's Red Hat.)。這兩本童書被翻譯成阿拉伯語、中文、法語、韓語、德語及丹麥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