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產業崛起 衝擊全球就業市場

 |2024.09.14
207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世界各國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紛紛推動綠能轉型,帶動「綠色」產業勃興,也在全球勞動市場掀起震撼,舉凡勞工所需技能、工資待遇及工會化,都備受衝擊。

《金融時報》報導,新綠色產業正大舉招聘,據國際再生能源署(Irena)估計,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直接和間接僱用人數達到1370萬人。太陽能產業是主要驅動力,占新增綠色就業總數逾3成,而中國大陸則提供約41%的綠色工作機會。

國際能源署(IEA)預估,到2030年,全球總計將增加約800萬個乾淨能源工作;同時期化石燃料產業估計會減少250萬個工作。縱使仍淨增570萬個工作機會,勞工將面臨重大挑戰。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報告發現,「綠色工作」如工程師、碳權交易員等,技能水準要求高,待遇也較佳;但技能要求較低的職務,像是回收業或貨運業就不然。此外,工作機會轉移別處可能重創一些社區。綠能產業工會化程度低,也是顧慮。

淨零政策 影響OECD逾25%工作

專家提醒各國政府,必須謹慎因應綠能轉型帶給勞動市場的衝擊。職掌OECD就業、勞工及社會事務的史卡裴塔(Stefano Scarpetta)說:「我們必須確定,綠能轉型策略的核心,是要協助直接受影響人士。」

上月發布的OECD年度就業展望報告估計,成員國超過25%的工作將「被淨零政策強烈影響」,不論影響是好是壞。這份報告也預測,歐盟境內碳排密度高的產業,例如供應化石燃料衍生能源、採礦與能源密集製造業,到2030年工作將流失14%。儘管占整體就業比率不高,這些工作通常待遇相對不錯,也傾向組織工會。

在綠能轉型過程,勞工也面臨其他諸多挑戰,包括人工智慧(AI)與自動化,這些趨勢會如何顛覆職場慣例與工作型態,難以預料。國際勞工組織(ILO)調查指出,相較於工業革命的驅動力清晰易辨,綠能轉型是「更複雜的脫胎換骨過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