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半功倍】培養工作上的樂趣習慣

文/麥克•魯克 譯/潘昱均 |2024.09.08
475觀看次
字級
作者簡介 麥克•魯克(Mike Rucker, Ph‧D‧) 美國行為科學家、組織心理學家,以及「國際正向心理學協會」的創始會員。他的學術論文發表在《國際工作場所健康管理雜誌》。更在《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Fast Company》、《今日心理學》等雜誌發表樂趣與健康的專題報導。目前擔任Active Wellness健康中心的高階主管。 圖/123RF
評量將樂趣帶入工作的計畫是否成功,可以問自己:是否按時完成一天的工作並且仍然精力充沛?(示意圖) 圖/123RF

文/麥克•魯克 譯/潘昱均

「如果老闆讓你情緒低落,請透過叉子的尖端看著他,想像他在監獄裡。」──英國喜劇演員瑞奇‧賈維斯(Ricky Gervais)



請拋開雇主向你推銷「工作樂趣」的典型說法,至少現在,忘記尷尬的歡樂時光、免費披薩或公司贊助的社交活動。丟掉生日蛋糕、桌球桌和大罐M&Ms巧克力豆。也請拋開那些工作大道理,什麼「追求你的熱情」才有樂趣!請放棄工作本質上可以或應該令人愉快的流行觀念(至少一分鐘)。

科學支持這個觀點:日常享樂有助於我們實現長期目標;有趣的事讓困難的事變得更容易。研究行為科學的兩位教授凱特琳•伍利(Kaitlin Woolley)和阿耶萊特•菲什巴赫(Ayelet Fishbach)多次證明了這項關係。一項針對學業成績和念書時間的研究顯示,將有趣元素結合學習行為,可以提高高中生對學業的堅持。研究也顯示,大家往往低估短期獎勵的力量。

那員工每天來上班是來幹什麼的?請不要對此感到困惑:他們貢獻生產力,通常很自律,以工換酬。我經歷過網路泡沫時代,那是短暫而困惑的時代,當時的科技公司認為,工作可以讓你變成那個可以辦最大派對、買最好椅子的傢伙,而我們都知道那時代是如何結束的。是的:工作就是工作!同時,我們絕大多數人都需要工作才能生存,而且根據經濟環境,我們可能沒什麼機會自己選擇。考慮到這些現實,我們必須以稍微不同的心態來看待樂趣在此狀態下的意義。我們需要做的不僅是把玩樂硬塞進某個特定的休閒時間,或把辦公室牆壁變成熱帶虛擬背景。

要評量將樂趣帶入工作的計畫是否成功,這裡提供新的評量方法,請問自己以下問題:

我是否按時完成一天的工作並且仍然精力充沛?

當你回答「是」時,我保證你不僅在工作中表現出色,而且還能最大化每一天的樂趣潛力。如果你根本沒有完成當天工作,我們也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在我們永遠開機、「付出一百一十%」的職場氛圍中,過勞對許多人都是真正的挑戰。我們應該不計一切代價避免這樣的工作生活:一天結束後,趴在沙發上,精疲力盡,累到連不工作的時間都無法享受生活。

把工作當成玩樂

對於以事業成功定義自我價值的那些人來說,不妨從激進的主張開始討論:你可以不要對工作那麼認真嗎?這並不容易。對很多人來說,光是找到工作並保住工作都很難了。能工作、有一份能支持溫飽的薪水,本身就是嚴峻的挑戰。除了經濟保障之外,老舊的新教徒職業道德也露出醜陋的一面。社會根深柢固地認為,工作決定了人類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身分,這理念影響著上面老闆多人且坐大辦公室工作的眾人,或是人資經理,更別說還有企業經營者和個人公司老闆。

如果我告訴你,只要用更有趣的態度與工作連結,對你的精力甚至對你的工作表現都會產生強大的影響,你會覺得事情容易一點嗎?在這裡,我說的是心理遊戲,是你如何處理業務和執行工作的心理遊戲。一九七○年代,心理學家唐納德‧麥金農(Donald MacKinnon)做了開創性的研究,他想知道各領域被認為是有創造力的成功人士,是否具備某些先天特質,例如高智商,而讓這些人與眾不同。

結果,那並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他發現這些成功人士已經發展出一種「運作方式」讓他們把工作當成玩樂。麥金農並沒有把這個發現設定一個專業術語,例如「樂趣習慣」,但本質上就是如此。且正因為這些成功人士有這個習慣,所以他們的工作產出更有趣,也更願意投入工作。

同樣的,你也可以發展一種新的工作模式︱︱無論你是坐在辦公室角落工作,還是窩在臥室角落工作︱︱你可以讓這個樂趣習慣落實在工作上。現在的時機非常好,每天去辦公室工作的員工愈來愈少,很多工作已實現遠距辦公或允許員工彈性出席,彈性工作時間愈來愈被接受。還有很多人是自由工作者、是在不同團隊進進出出的孤狼,更有很多零工經濟工作者。即使對於必須在實體空間工作的勞工來說,增加自主權和選擇權的趨勢也必然會對他們的工作產生影響。現在正是從態度上與方法上大膽設計改變工作生活的最佳時機。

(摘自《放意人生:運用PLAY模式╳SAVOR法則,養成樂趣習慣,活出快意人生》,奇光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