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金鳳
我家住在澎湖小村,屋旁有座廟宇,能與神明當鄰居,從小就覺得既幸運又安心,總認為不論發生何事,神明都會幫我們擋在前面,護衛著我們家。成長期,我人生的安全感就是來自於與我家比鄰而居的廟宇。
由於對神明的虔敬,讓我生起對看護宮廟廟公的恭敬之心。
但小時候看到廟公,常有「只可遠觀」的威德畏;因為廟公年邁,表情嚴肅,負司鐘鼓、上香祭拜之責,因此當到廟裡拜拜,遇到廟公,總是畏懼地禮貌性點頭,就迅速離開,不敢久留。
天真的我,以為廟公會長生不死,永遠守護著村里的宮廟;但當我漸漸長大,村民拆除舊廟,蓋起新廟時,久久不見的廟公也換了新面孔,從鄰居耳語間,得知廟公年老體衰,已去世多時。我才明白廟宇會重建,廟公新舊人的更替也是人間日常。
結婚後,我隨夫婿移居他鄉,莊嚴華麗的廟宇仍矗立在我家旁護佑著我們,相信我不在家的時間,父母親多是依靠神明保佑,才能出入平安,一切順心。
退休後的爸爸每日必會到廟裡拜拜,與廟公閒話家常,我回家找不到爸爸,就知道他不是去海邊就是去找廟公聊天,廟公看到我回娘家,也會親切招呼。
爸媽仙逝後,我回娘家的次數逐年減少了。那天和弟弟回老家祭拜爸媽,遇到已退休的廟公,在互相問候的同時,我的記憶飄回從前爸爸和他在廟裡閒坐聊天的畫面,溫馨的感覺瞬間襲上心頭,久久無法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