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正芳
圖/陳正芳
文/陳正芳
劉克襄在《男人的菜市場》寫到蘿蔔,說市面的蘿蔔種類很多樣。台灣蘿蔔的產期很長,每年10月,蘿蔔就上市了,農曆春節前後是盛產期,往年,清明後就沒有蘿蔔可吃了。但今年很特別,菜販阿桑賣蘿蔔賣到端午節前,根據她的說法,是因有日本種子可種,大家還買得到蘿蔔吃。
端午後,蘿蔔的產季過了,退出菜場攤位,換盛產的各式瓜類競逐,想吃蘿蔔的人,就得等7、8月從日本進口的長白蘿蔔。
長白蘿蔔的外表修長潔白如菜名,價格比台灣本地的蘿蔔貴一點。
7月下旬凱米颱風來襲,台灣農作損傷慘重,葉菜或瓜類的價格比平常飆漲許多,情勢逆轉,進口蘿蔔價格反而顯得便宜一些,發揮了平抑物價的效果。
蘿蔔的閩南話叫「菜頭」,台灣人過年時都希望說吉祥話來博得好采頭,蘿蔔的諧音,讓它成為家家戶戶過年不可缺少的食材。
蘿蔔刨絲加在來米做成蘿蔔糕,吃一塊香煎蘿蔔糕,不僅滿足味蕾,還有步步高升之寓意,蘿蔔實在是太受歡迎了。除了過年吃蘿蔔糕,蘿蔔糕也是早餐店的人氣商品,平常也吃得到。
今早來到菜場,阿桑又開始販賣她自炊的古早味蘿蔔糕,料好實在又美味。有些人買回去當農曆七月拜拜的供品,我也買了一塊回去祭五臟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