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環境部自7月公告《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後,已於8月15日正式施行,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昨日表示,碳權交易平台將於10月2日上線,業者若透過如汰換高效變頻馬達等申請自願減量額度,經環境部核可後,即可在碳交所掛牌交易,啟動企業減碳的正向循環。
田建中表示,目前環境部所核可的自願減量方法論有多達100項,並且已有不少業者來探詢掛牌相關事宜,包括電子業、化工類、光電業者、農業等,預期上線後將會有數檔商品上架。就法定功用上,若政府開徵碳費,業者也可以透過購買自願減量額度繳交碳費。
為環評增量抵換 達成國家淨零目標
自願減量額度的另一功能,還包括做為環評的增量抵換。田建中說明,以業者要擴廠來說,大多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若達到要進行環評的標準,假設會增量100萬噸的碳排,環境部將要求有10分之1,也就是要買10萬噸相對應的碳權,並要有十年的規畫,才能通過環評。由於碳費尚未啟動,使得自願減量額度將在環評的增量抵換上,發揮相當大的價值,有效達成國家淨零目標。
至於國內自願減量額度的案例,包括換成LED燈管、汰換老舊鍋爐、降低製程中溫室氣體對環境的破壞等具減碳效益的措施,經過環境部核可取得自願減量額度,即可在碳交所交易。
由於自願減量額度是排放量2.5萬噸以下的業者即可申請,就是賣方;大公司若要擴廠進行環評就要買額度,即是主要的買方,碳交所就是扮演撮合及推動的角色。
繳碳費、漲房價 環境部強調:會查處
環境部力拚碳費制度年底前上路,有價碳費時代將正式來臨,不過,卻有消息指出,不動產業者宣稱碳費徵收後可能會推升房價5%至10%。
環境部部長彭啓明昨日出席「2024碳權交易元年高峰論壇」時重申,若民眾看房聽到房仲這樣講,歡迎來電反應,環境部會去查處,這有相關法令可以處理。
彭啓明強調,因為徵收碳費原意並不是要造成通膨,碳費穩定向前且有一系列配套措施,未來會搭配金融工具,讓淨零變得可以投資。彭啓明說,每個產業都不一樣,要逐一溝通,初期碳費其實不會太高,未來與國際接軌後,碳費才會慢慢拉起來,減碳應要從企業內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