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多元溝通

文/露 |2024.08.28
596觀看次
字級
圖/Julia

文/露

地球上的生物,只要有鳴囊或聲帶等構造,就會發出聲音,牠們的目的,絕大部分都是為了「溝通」,亦即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對方,這包含了嚇阻(敵人或獵物)、警告(同伴)、示威、求救、示愛……等。

戶外最常聽到的「溝通」,除了蟲鳴,不外乎就是鳥叫了!雖然大部分時刻,我們就像鴨子聽雷一樣,有聽沒有懂,但是這些「鳥言鳥語」,在自然界也形成了一首和諧悠揚的樂章,為世界帶來一股活潑氣息。各種音聲也是鳥兒們,除了繽紛絢麗的外表之外,另一種吸引我們的特質。

特殊音聲 特殊默契

不同的鳥種各有其特殊的溝通方式,最令人讚歎的,莫過於發生在鳥類身上的母子(父子)連心了!通常在孵化前後,雛鳥與鳥爸媽就建立起一套溝通機制,熟悉彼此的聲音對牠們來說相當重要。紐芬蘭外海的島上,誕生了成千上萬的崖海鴉,萬一父母暫時離開,要在茫茫鳥海中保持聯繫,避免落單與分散,是牠們生存的法則,這都要歸功於牠們敏銳的聽力及屬於彼此的默契,當然,在嘈雜的背景音樂裡,包含海浪、風聲、其他鳴叫聲……等,訓練溝通的專注力也是相當重要。生活在南極的皇帝企鵝也有著類似的情形,當媽媽產完卵,出海覓食後,負責孵蛋的爸爸也是靠鳴叫聲音,等待著歸來的媽媽,再次與家人團聚。

科學家發現,鳥類的鳴叫還有個耐人尋味的地方:牠們在覓食、攻擊、防禦……等時機,所發出的叫聲頻率與旋律各不相同,這個很能理解!但在面對天敵的狀態不同時,居然也有不同頻率的叫聲,例如山雀發現掠食者在自己的頭頂上方獵食時,牠們會發出極高頻(高到敵人無法聽見,只有同伴知道)的警告聲;而發現掠食者在休息時,則發出「該出動圍剿」的頻率,一起嚇跑敵人!這種默契,或許是同種鳥兒才聽的懂的摩斯密碼吧!

肢體語言 情感溝通

鳥類的溝通,除了鳴叫,還有什麼呢?跟人類及其他動物一樣,牠們也有豐富的「肢體語言」喔!例如丹頂鶴總是出雙入對,還喜歡手舞足蹈,來支屬於自己的「鳥探戈」,除了牠們,也懂的用舞蹈來溝通並表達情感的鳥兒,還包括:藍腳鰹鳥、小白鷺、高蹺鴴、北方鰹鳥、海鴉……等,專門研究北方鰹鳥的學者更發現:因為度冬或覓食等因素而分離的鳥伴侶,再度久別重逢時,那持續不斷的跳舞、擺頭、鳴唱等「歡迎儀式」,再再顯露出彼此的感情與思念有多深。牠們,是透過這些細微的動作來溝通與表達情感的!

在晨曦破曉之際,「吱吱喳喳……啾啾咕咕……」一群鳥兒早在太陽公公露臉之前,就搶先露聲了!似乎在宣告著:「夥伴們,上工啦!」到了日暮昏黃時刻,是牠們第二次令人印象深刻的鳴叫,似乎已經約定好,集體呼朋引伴回巢休息。屬於鳥兒們的交流與溝通,每日不間斷的上演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