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2024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會議今日登場,衛福部在首日演講中提出新政策方向。衛福部擬成立「行政法人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研議將「AI輔助診斷工具」等數位醫療納入健保暫時性支付。業界分析,將加速AI醫療發展、為患者帶來福音,進而開創全球百億商機。
今年BTC會議因應賴總統「健康台灣」的國政願景,從社會需求出發,結合科技業優勢並將AI應用落實在生醫產業上,討論議題將包括「智慧創新」、「生醫永續」、「健康台灣」3大重點。
其中,針對智慧醫療等新科技的發展,最大挑戰將來自於醫療效益的評估、健保給付等法規門檻,衛福部將提出多項創新方案。
首先是成立行政法人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衛福部擬具「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設置條例草案」,並預計今年內報行政院審查。針對創新醫療產品,衛福部也有「市場准入」方案,研議將數位醫療納入健保暫時性支付。
此外,台灣明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20%,隨家庭結構改變,許多長者不再依附子女當個自主老人,但繳交健保費時,依《健保法》規定,退休人士須以眷屬身分依附子女納保,無法自行投保。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就親身經歷表示,這樣的規定是否合理、尊重相對弱勢的年長者,或是否符合年長者實際需求,健保署應加以重視。
對此,衛福部健保署承保組副組長許周珠表示,若保險對象不依規定參加保險,將先以輔導為主,如仍故意不配合,將開罰3000元至1.5萬元罰鍰,並於罰鍰及保險費未繳清前,不予保險給付。
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說,許多年長者不想依附子女,想自行繳交健保費,但此變革涉及修法,且獨立納保問題相當複雜,還需多加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