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蕭福松
好友曾擔任地方首長的機要祕書,事情繁雜,工作壓力大不在話下,有次趁老闆出國空檔,想休假喘口氣,禮貌性和二老闆照會一下。沒想到古板的二老闆說:「老闆在,你不能走,老闆不在,你更不能走。」好友當場回:「我沒有那麼偉大。」掉頭走人,自己放自己假。
好友說,只有權責不分,沒有充分授權的單位,才會有「非某人不可」的刻板印象,凸顯的不正是「能者多勞,勞者該死」的荒謬現象。
好友認為,工作就是盡本分,做該做的事情,他自認沒有偉大到單位「非他不可」的地步,單位也不會因「他不在」,業務就停擺或因此垮了。他說,人毋須「妄自菲薄」,但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凡事為公為民、盡心盡力、負責盡職、無愧良心,這就是最好的工作態度。
相對於好友的「我沒有那麼偉大」,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自以為很重要」的青澀少年經驗,卻是個有趣的對照。
英若誠出身名門,又是家中的長孫,從小即備受寵愛,無形中有了「恃寵而驕」的心理。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想測試他在家族成員心目中的「重要性」。
因為是大家族,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在大飯廳中一起吃,在大夥兒還沒進飯廳之前,他先藏身在一個櫃子中,想等大家都遍尋不著他後再跳出來,給大家一個驚喜。尷尬的是,他在櫃子裡躲了老半天,都沒有聽到有人呼喊他的名字,大家根本不在意他有沒有來吃飯,酒足飯飽,各自離去。等眾人離開飯廳後,英若誠無趣地爬出櫃子,只能吃些殘湯剩菜。從那以後,他隨時提醒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會大失所望。」
人重不重要?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要有具體表現,並且要看表現在哪?對什麼人?產生什麼正面的影響?只憑自我感覺良好,有時就不免落得「妄自尊大」的不自知窘境。
有的人僅憑一時表現,或因緣際會出了名,或掌握了權勢、話語權,就自以為「天縱英明」、「捨我其誰」,都是被權力、名聲迷惑了。忘了人的價值,是給人留下好榜樣、好典範,重要的是人品和格調,而不是無理喧囂或譁眾取寵。
人在生命發展的過程中,總會在適當時機對他人產生影響,或拉人一把、救人一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或「人在公門好修行」,或捐款濟助老弱貧困。對這些所謂的「功德功績」,若謙卑以對,將愈發彰顯善良人性及高尚人格;而假使以之為「博取名聲」的敲門磚,就顯得修為和內涵俱不足了。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主角,以自我為中心、看重自己乃屬必然,只是人的重要性,因人因事而異,有的不足掛齒,有的影響深遠。謙虛的人會意識到「人的渺小」,而努力學習;自大的人則是「才學會爬就想飛」,強烈的自我信念,無形中也膨脹自己,自以為很重要。是否真的重要、偉大?就要由時間和事實來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