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踏查】舊山線巡禮:勝興車站

文/吳權昊 |2024.08.21
664觀看次
字級
站長室仍保留舊日風貌。圖/吳權昊
海拔最高點石碑。圖/吳權昊
勝興舊名「十六份」。圖/吳權昊
以舊山線鐵道自行車聞名的勝興車站。圖/吳權昊

文/吳權昊

勝興車站是近幾年來以「舊山線鐵道自行車」聞名的老車站。早期因附近有濃密的樟樹林,樟樹砍下來後加工蒸餾樟腦,十個腦灶稱「一份」,共有一百六十個腦灶,因此被稱為「十六份」,光復後更名為「勝興」。

車站附近群山環繞,當地有一神祕傳說:堪輿學家認為車站被九座山包圍著,山形類似老虎頭,屬於虎穴的風水格局。一九一三年興建車站時,因擔心鄰近大湖、泰安的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政府,於是在車站的屋簷做了八卦、虎牙、鋸齒、尖茅形狀的裝飾。

月台邊有一長條形石牌,上面刻著「台灣鐵路最高點海拔四零二點三二六公尺」、「基隆起點一六四公里五九九點八公尺」。以前縱貫線的火車從台灣最北端基隆車站發車行駛到勝興車站,因此地多山與丘陵,是當時縱貫線海拔最高的車站。

隨著時代演變,鐵路運輸需求增加,原有較陡且彎曲的單軌坡道已不敷運能需求,政府因此規畫並興建了新山線雙軌鐵道。新山線在一九九七年完工,最後一班車次一六七的南下平快車,在隔年九月二十三日晚上九點十分駛離勝興車站後,堅守工作崗位數十寒暑的末代站長與站員們,在車站前合影留念。縱貫線火車從此改道新山線,而這條一九○八年通車行駛至一九九八年的鐵道路線,則被稱為「舊山線」。

勝興車站整體以福州杉為建材,上下開的長型窗戶,外壁是以一片片橫向木板鋪設而成的雨淋板,波浪狀外觀富有層次感,同時可防止雨水滲入讓室內乾爽舒適。進入車站,時光彷佛倒轉回上世紀四十年代:傳統的人工售票窗口上方掛著手寫的「上行下行火車時刻表」、候車室長條形的木製座椅,彷彿隨時會有位老站長從左右推拉木門的站長室出來,手持剪票夾站在木製驗票柵門口旁,一邊為乘客驗票一邊閒話家常。

勝興車站作為曾經的三等站,當地的木炭、樟腦油、香茅油等貨物都以此為轉運站,肩負著當地的經濟重擔,也是台灣山線火車南來北往川流不息的中繼站,現在則是肩負鐵道文化保存的懷舊車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