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踏查】舊山線巡禮:勝興車站 文/吳權昊 |2024.08.21 語音朗讀 66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站長室仍保留舊日風貌。圖/吳權昊海拔最高點石碑。圖/吳權昊 勝興舊名「十六份」。圖/吳權昊以舊山線鐵道自行車聞名的勝興車站。圖/吳權昊 文/吳權昊勝興車站是近幾年來以「舊山線鐵道自行車」聞名的老車站。早期因附近有濃密的樟樹林,樟樹砍下來後加工蒸餾樟腦,十個腦灶稱「一份」,共有一百六十個腦灶,因此被稱為「十六份」,光復後更名為「勝興」。車站附近群山環繞,當地有一神祕傳說:堪輿學家認為車站被九座山包圍著,山形類似老虎頭,屬於虎穴的風水格局。一九一三年興建車站時,因擔心鄰近大湖、泰安的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政府,於是在車站的屋簷做了八卦、虎牙、鋸齒、尖茅形狀的裝飾。 月台邊有一長條形石牌,上面刻著「台灣鐵路最高點海拔四零二點三二六公尺」、「基隆起點一六四公里五九九點八公尺」。以前縱貫線的火車從台灣最北端基隆車站發車行駛到勝興車站,因此地多山與丘陵,是當時縱貫線海拔最高的車站。隨著時代演變,鐵路運輸需求增加,原有較陡且彎曲的單軌坡道已不敷運能需求,政府因此規畫並興建了新山線雙軌鐵道。新山線在一九九七年完工,最後一班車次一六七的南下平快車,在隔年九月二十三日晚上九點十分駛離勝興車站後,堅守工作崗位數十寒暑的末代站長與站員們,在車站前合影留念。縱貫線火車從此改道新山線,而這條一九○八年通車行駛至一九九八年的鐵道路線,則被稱為「舊山線」。勝興車站整體以福州杉為建材,上下開的長型窗戶,外壁是以一片片橫向木板鋪設而成的雨淋板,波浪狀外觀富有層次感,同時可防止雨水滲入讓室內乾爽舒適。進入車站,時光彷佛倒轉回上世紀四十年代:傳統的人工售票窗口上方掛著手寫的「上行下行火車時刻表」、候車室長條形的木製座椅,彷彿隨時會有位老站長從左右推拉木門的站長室出來,手持剪票夾站在木製驗票柵門口旁,一邊為乘客驗票一邊閒話家常。勝興車站作為曾經的三等站,當地的木炭、樟腦油、香茅油等貨物都以此為轉運站,肩負著當地的經濟重擔,也是台灣山線火車南來北往川流不息的中繼站,現在則是肩負鐵道文化保存的懷舊車站。 前一篇文章 【書藝心語】失敗又怎樣 下一篇文章 【歷史點滴】戒嚴時期的台灣禁歌:〈何日君再來〉(上)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文化遺產】恬靜的安東河回村 作者其他文章【生活快門】希望旺來【生活快門】唯有和平【生活快門】 平心靜氣【文化印象】剝皮寮歷史街區【生活快門】留住美麗【生活快門】歡喜佛快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