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27】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人間佛教的定學④

文/星雲大師 |2024.08.17
544觀看次
字級
佛法大意不向高遠的地方追求,而在率性天真、自然拙樸的這顆「平常心」中體證。 圖/張素玲

文/星雲大師

所以禪悟和知識是不一樣的,經過禪悟體證的智慧,不同於一般的知識。平常有人打我們一下,「哎喲!好痛喔!」肚子餓了,「啊!好餓哦!」知道痛、知道餓,這是知覺上的一種明白,雖然不是悟,但畢竟也是一種明白。日常生活裡,我們感覺到快樂、悲傷,能辨別好事、壞事,了解善的、惡的,這種分辨、知道,雖不是覺悟,總也是體會。

古今中外,有很多「知」的例子,牛頓看見蘋果落地,知道了地心引力;富蘭克林發現了電,啟示後代電學的發展,因而有今天昌明的科技。這些發現,雖不是大徹大悟,但也是慢慢的由我知道、我懂了,發展出一套貢獻世人的學問理論。

但是,知識畢竟不同於「悟」,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熠熠天星而成等正覺。他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是一種修行的體悟。

悟,就是「我找到了!」人一直在探求生命的源頭,有時忽然靈光一現,「啊!我找到了!」找到了自己的本然面目,就好像瞬息間回到久別的故鄉,見到了睽違的爹娘,「忽然識得娘生面,草木叢林盡放光。」

悟了之後,可以讓你大笑三天,一切的大地河山,看來都是親人,千峰萬仞也視同故友。悟了之後,也可以讓你大哭三天,如同久別倦歸的遊子,回到慈母懷抱,感激涕零再無一言。

悟是認識之後再進一步的識破、勘透,好比百尺竿頭往虛空處再上一步,這一步跨出便能捨掉百尺竿頭的依靠,遍歷虛空,來去自如。悟是理解之後更深刻、更透徹的洞悉,對生命再深思、再參透的體悟。

悟是親證的體會,悟是明確的觀念,悟是透視的能力,悟是自性的覺醒,悟是明白的領會。悟「生死一體」,悟後覺得生也未嘗可喜,死也未嘗可悲。悟是「動靜一如」;浮動的世界裡有一個涅槃寂靜,在寂靜的世界裡,又有無數生命在欣欣向榮地活躍著。悟更是「有無一般」,有固然很好,無也非常豐富,從「無」之中,還可以生出千千萬萬個「有」!悟的時候,「來去一致」,來也未嘗來,去也未嘗去,親朋相聚,好友離散,在悟的境界裡是一致不二的!悟,使我們從矛盾中得到統一,從複雜中發現單純,從障礙中找到通達,從枷鎖中獲得解脫!

悟是「有無一體」,不是先「有」後「無」,或先「無」後「有」,而是有無同時俱在,悟是沒有先後的。悟的境界使我們可以隨順這個世間,覺得跟世間水乳交融;也可以使我們與世間違背,覺得方枘圓鑿,格格不入。悟是一種「通達的茫然」,也是一種「茫然的通達」。悟的那一刻,豁然通達了,回頭看看以往執著虛妄的世界,覺得茫然,這是「通達的茫然」。悟也好像在黑暗無際裡面,突然電光一閃,照破無明迷霧,頓見光明燦爛的世界,這就是「茫然的通達」!

悟,是觀念的改變,智慧的體現:未悟之前,心裡種種執著,貪戀功名富貴,計較人我是非,沉溺虛幻情愛,放不下也解脫不了;開悟之後,能掙出名韁利鎖的綑綁,衝破情關欲海的迷離,朗朗觀看世間,頂天立地生活於宇宙。

悟,是從觀念的改變到生活品味的轉換,悟道的生活是泯除一切機用、隨緣放曠的自在生活,是超絕較量計度,絕對純真純美的自然生活。

有人向趙州禪師請教說:「什麼是祖師西來意?」

禪師回答說:「吃茶去!」

這人又問:「什麼是父母未生我前的本來面目?」

禪師回答說:「洗鉢去!」

吃茶、洗鉢和參禪悟道有什麼關係呢?如果我們能從日常生活的吃飯、喝茶之中,品嘗出般若妙味,就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與三世諸佛心心相印。佛法大意不向高遠的地方追求,而在率性天真、自然拙樸的這顆「平常心」中體證。

開悟之後的生活是智慧重於感情的生活,是淨化私情私愛,充滿睿智靈慧的生活。

有一天,丹霞天然禪師在一個佛寺裡掛單,正好碰到寒冬,丹霞禪師拿起木雕的佛像,生起火,烤暖冰冷的手,寺裡的香燈師父看了,驚叫:「幹什麼?你怎麼可以燒佛像?」

禪師說:「我在燒舍利啊!」

香燈師父說:「胡說,佛像哪有舍利子?」

「啊!既然佛像沒有舍利子啊,那麼多拿幾尊來燒吧!」

我們平常人看到燒佛像認為大逆不道,可是悟道後的丹霞禪師,以大智大悲洞然佛的法身遍滿宇宙虛空,充塞無量沙界,佛與眾生如如平等,唯有證悟自性如來,才是真正見佛、敬佛的人。

開悟後,可以領略到時間的永恆,可以體會出空間的無邊。悟,在人我裡完全生佛平等,在時空裡,完全法界一如。

智通禪師半夜忽然起床大叫:「我悟了!我悟了!」一寺大眾都被他吵醒,歸宗禪師嚴肅的問他:「你悟的什麼?」智通毫不遲疑的回答道:「我悟的道是師姑原來是女人做的!」

這樣的回答,實在太妙了!師姑是女人,是多平常的事,但真正的懂是證悟諸法普遍平等,才真正的了然。

悟是水到渠成,悟是一針見血。「悟」,是語言所表達不出,文字也形容不了的!譬如吃了一顆糖,感覺很甜、很好吃,這甜的程度、甜的滋味只有吃的人知道,即使說破了嘴皮,沒有吃的還是不能體會;「悟」就像這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自證自覺境界,所以禪宗說「悟」是「言語道斷,不立文字」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