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亦純
清代天津寶坻縣有位以拉車為業的老李,個性淳樸,甚多商家喜歡僱用他。
一次,他拉著一位布商去陝西做生意。賣完貨後,貨主覺得老李老實可靠,決定繼續乘他的車回江南。然而,貨主卻在中途突然暴病去世,老李沒有方法可聯絡布商家人,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
老李只能先找個地方厚葬貨主。只是貨主身上還有甚多賣貨所得銀兩,當時官府腐敗,這筆無主之財若入了官府,定是羊入虎口。接著他又想到當時山東大荒,於是乾脆把所有銀子都拿去買了糧食,直奔山東賑災。
事了之後,老李將此事深藏心中,仍以駕車為生,並開始經營起小本生意。沒想到,老李的生意居然一帆風順、無往不利!幾年後,家財萬貫、田連阡陌。
更神奇的是,原本一直在地裡幹活的長子,有天突然回來向他稟告,說想讀書。老李笑著說:「你小時候就不上學了,都已經這麼大了,再讀書也來不及了。」但兒子很堅持,老李只得答應。
結果兒子竟然像換了個人似的,過目成誦,幾年後就金榜有名。老李三個兒子,兩個進士一個舉人,十幾個孫子大半高中進士,一代比一代強!而李家也逐漸成為當地望族。
人常會有各種意外之財,如拾金、中彩券、因時機而蒙受重金或各種幸運之財。然而要知,「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當獲得意外之財時,要思考:這是我該得的福分嗎?若非應得之財,就要想辦法轉為「德行之財」,不要為「不義之財」壞了未來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