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政部統計,今年全台有56萬3100人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房屋,年增近2萬人。圖為從高處俯瞰高雄市苓雅區都市景觀。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財政部昨日公布最新非自住住家房屋統計,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國有超過56萬3100萬人囤房,比去年增加近2萬人,仍然以囤房2戶為分水嶺,囤房1戶與2戶者,分別增加約1.8萬人、600人,但囤房3戶以上者減少。另外,持有7戶以上者,明年可能觸及新制最高稅率4.8%,統計今年有3482人,占比0.62%。
台中、高雄 分居2、3名
全台各縣市中,以新北市逾8萬人擁有非自住住家最多,其次為台中市6萬6638人,第3名為高雄市5萬9247人,台北市約5萬7200人,桃園市4萬2738人、台南市4萬1017人。值得注意的,高雄市為六都中唯一出現減少的縣市,囤房大戶年減72人。非六都中,新竹縣市、金門也減少。
財政部官員分析,過去幾年普遍呈現囤房多戶者略減、囤房1至2戶者增加,變動原因為買賣、繼承或變更房屋使用等自然變動,沒有明顯。
囤房稅2.0從7月1日上路,非自住住家稅率自現行1.5%至3.6%間,調升至2%至4.8%,且採全國總歸戶。官員表示,明年的統計可能較仍容易反應囤房稅2.0上路後的情況。
以個人歸戶來看,全國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比去年增加近1萬7514人。其中囤房1戶有46萬196人、較去年增加1萬8355人;囤房2戶6萬8340人,增557人,是囤房族增加的主因;至於囤房3戶以上者共3萬4564人,比去年減少1398人,其中囤房10戶以上的大戶,今年共1519人,比去年減少89人。
若以家戶歸戶,將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合併計算,全國約53萬戶囤房,比去年的51萬戶增加約2萬戶;其中有1882戶持有10戶以上,比去年減少137戶,與個人歸戶呈現類似趨勢。
其中,囤房4戶減少最多,從去年4720戶減少至4368戶,其次為囤房5戶、減少352戶,第3則為囤房3戶、減少346戶。
提前分產 囤屋大戶減
住商不動產表示,囤屋族是歷來打房政策的重點對象,讓許多囤屋族開始預做規畫,而今年7月1日上路的囤屋稅,亦強化這群持有人的意願。但囤屋族減少並不只是囤屋稅造成的有感加稅,近年在實務上也發現,隨著高齡化趨勢,不少持有人提前開始進行財富傳承規畫,利用每年的贈與免稅額將房屋分配給子女,也讓大戶囤屋者逐年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