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米瑪
爸爸專用的書桌,那本《三國演義》變成墊高媽媽筆電的工具,昔日傳統的電話簿,原本是日常隨手當筆記本用,如同生活日記本,讓人回味無窮。店家開幕慶等贈送的各種筆一大桶,閒置角落,儘管蒙塵已久仍捨不得丟棄,雖然擺設沒變,主人卻不在了。爸爸離開後,遲遲難以斷捨離的媽媽,用她的方式陪伴、懷念與想念老伴。
爸爸在三年前的父親節前夕離世,抽屜內的物件依舊如昔整齊安放,暗格裡深藏的東西,這年終於要打開重見天日。當初,書桌是爸爸親手純木工打造的,依照需要設計,是獨一無二創意。看見一整疊依年份排放整齊的紅包袋,是歷年節慶收到的紅包賀禮。爸爸從不在人前輕易表達情緒,竟然在紅包旁邊回應寫上祝福感謝的話,讓人看了感動不已。
還有大家送的眾多禮物,好多都捨不得使用,就算用了,盒子外包裝也收藏著,連賀卡都仔細收好,一些沒穿過的新衣服,爸爸在最上層寫上字條,囑咐要拿回去穿不要浪費。我們又發現最內層後面壓有一疊紅包袋,都已寫好名字,是留給孫子女們的禮物。爸爸把所有的愛與歡喜放在暗格裡,成為最珍貴的寶物。
那些都是爸爸畢生珍惜的紀念品,如今變成我們珍藏的紀念品,這遠比得到遺產還要更有價值。感恩爸爸留給我們無私的愛,喜樂回憶盡是知足與滿足,讓一家人親情緊密不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