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珊
李清照多有佳句,如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明朝文人李攀龍在《草堂詩余雋》一書中讚歎這首詞「語新意雋,更有豐情」,令人擊節稱賞,大奇。
吳小如在《詩詞劄叢》中提醒讀者,讀李清照此詞「切勿被她瞞過才好」,「及至第二天清晨,這位少婦還倦臥未起,便開口問正在捲簾的丈夫,外面的春光怎麼樣了?答語是海棠依舊盛開,並未被風雨摧損。」這裡化用了韓偓的〈懶起〉詩末四句「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卷簾看」之語意,點鐵成金。
惜花即是惜人。「丈夫對妻子說『海棠依舊』者,正隱喻妻子容貌依然姣好,是溫存體貼之詞。但妻子卻說,不見得吧,她該是『綠肥紅瘦』,葉茂花殘,只怕青春即將消失了。」吳氏認為妻子這段答語「比起杜牧的『綠葉成陰子滿枝』來,雅俗之間判若霄壤,故知易安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為不可及也」。
關於「知否」疊句,吳小如解析道:「正寫少婦自家心事不為丈夫所知。可見後半雖亦寫實,仍舊隱兼比興。如果是一位闊小姐或少奶奶同丫鬟對話,那真未免大煞風景,索然寡味了。」
吳小如評析李清照此詞,洋洋灑灑,頭頭是道,結果論到「知否」疊句,終究還是被李清照瞞過。李氏作該詞,還是青春少女時候。這個年紀的男女因多巴胺(Dopamine)的作用,對愛情多有幻想。在這種神經傳導物質影響下,情緒如夢如霧如閃電,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反覆跳躍,讓人興奮之餘又伴隨憂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