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你與我】 背叛和報應

文/高愛倫 |2024.08.05
1005觀看次
字級

文/高愛倫

弘一大師李叔同,對人生萬事萬物的界定都雲淡風輕,他流傳在世的任何經典金句,鮮少評論對錯,也不意圖刻意矯枉,但是,他慣於引用對照性的隱喻,卻一向可以讓人輕易明白:「路,可選左可選右;心,可興浪可無波。一念,是一念,決定了你的路,決定了你的心。」

從不把人間煙火添加人性煙硝的弘一大師,活出的身形影像,就是唯真唯善唯美,走在人群裡,置身紅塵外,他所有的身教言教都在示範「心當隨己,性當自在」。

那日,在TikTok上閱得弘一大師較強烈的一則觀點,以我對他的百年印象來說,這樣的犀利是很特殊的,但我無法考查是不是真的出自他的論述。姑且引用,也是教誨:

「犯錯,是可以原諒的。因為,人都會犯錯。」

「背叛,是難以原諒的。因為背叛不是犯錯,背叛是人品人格的品格問題。」

我延伸解釋我個人的理解~背叛,是蓄意選擇犯錯的行為,就算不以道德對錯論之,至少可以確鑿是刻意傷害信任的良善關係。

「對於這樣的人,轉身離開就好,繼續過自己該過的生活。」可是,在弘一大師溫良瀟灑的格言裡,很驚心看到如此加註的警語:「因果報應,不需要自己親自動手。」

比起「因果報應,不需要自己親自動手。」一般人所謂的「人在做天在看」,就顯得是很弱很軟的委屈吶喊;前者,充滿肯定與堅定;後者,似乎只有忍耐與等待。

當弘一大師把背叛和報應連結成一個邏輯思維時,背叛就絕對不止於意見分歧而已。它不是「你我想法不同」、「你我作法不同」、「你我立場不同」、「你我角色不同」,它是惡質且蓄意的執著,有時是利趨權薰,有時是三觀層次使然。

很多的背叛,不一定能讓自己獲利抬高,但是對他人卻絕對有殺傷力。

很多事,說和不說,做和不做,都是良心良知的選擇,但凡沒有同理同心,就沒有所謂將心比心。

「善意的欺騙」、「善意的謊言」,本質上是基於善意的支持,但是更大的善意,是不是該以避免隱瞞,卻又能修正事件的真相,盡量符合當事人的情感承受?

親情是在友情、愛情受挫時最大的庇護所,但是友情和愛情卻沒有收容親情受創的力度。

在倫理與道義分崩離析的炎涼現世,大數據傳遞的信息事件,一再呈現:官司訴訟最常見的竟是家人之間。夫妻手足兩代,怎會如此造就不堪的對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