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斷食善終」的迷思與 再省思(二)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2024.07.28
557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斷食善終」的來龍去脈

從上周起,我們進入了新的議題討論系列:〈「斷食善終」的迷思與再省思〉,「斷食善終」是兩年前才興起的熱門話題。在上周,我引述了新聞媒體的報導,概要地說明了問題的緣起,是由於畢柳鶯醫師根據自己幫助母親斷食善終的親身經驗,於二○二二年出版了《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一書,經過媒體的渲染,「斷食善終」的風潮從全台灣吹到海外的華人社群,連我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各地演講,都有聽眾提問有關「斷食善終」的問題。

在上周的文末我說道:對於畢醫師的初衷與用心,我表達同情的理解,但是對於其做法與主張,則持保留態度,因為其中涉及生命觀點與生死思惟,還有進一步的哲思與論述空間。接下來先跟大家講述一下「斷食善終」的來龍去脈。

從佛法的觀點來看,世間諸法皆是「因緣所生」,「斷食善終」亦然,有其產生的因緣條件與來龍去脈。基於此,所以我會說:對於畢醫師的初衷與用心,我有同情的理解。事情的緣起是因為畢醫師的母親張秀琴女士,不幸罹患了小腦萎縮症而且發病,這是一種顯性基因性遺傳疾病,初期的症狀是走路搖晃,導至行動不便、進而長期臥床,終至再也無法下床。

張女士自己親眼見證娘家的兄長與兩位外甥一家三口罹患此病,而且早年發病。張女士從三位親人的身上,看到了小腦萎縮症逐漸惡化的進程,諸如:皮包骨、壓瘡、四肢攣縮、插著鼻胃管、無法言語等慘狀,而且過世的情況極為悲慘。因此,張女士在二○○一年(六十四歲時)檢查出病因後,就主動和畢醫師討論起安樂死的問題,母女倆很早就有共識,假如罹患重病,活著只是延長痛苦、受罪的話,就不要再勉強救治。張女士希望女兒謹記:在必要時幫助她解脫!

張女士雖然確診了小腦萎縮症,但是生活照常,平日除了買菜、煮飯、洗衣、打掃等各項家事以及運動之外,還要照顧中風的先生(畢醫師的父親),樣樣都自己來。確診後還能如此,畢醫師推斷是母親從四十八歲開始學習瑜珈,每天運動兩小時以上,長年不間斷,因而延後了發病的時間,減緩了病情的惡化,之後她就在家中自行復健。

及至二○一九年,張女士的病況快速惡化,就更頻繁地談起她希望能夠早日解脫的心願。她從安樂死的談論中,知道在台灣「醫師協助的自殺死亡(Physician Assisted Suicide)」是違法的,因此傅達仁先生必須遠渡重洋到瑞士,才能合法地從醫師手中取得藥物,來結束自己痛苦的生命。張女士希望不要用違法的方式幫她解脫,但是苦惱於有什麼方式可以無痛苦地離世?

早在二○一四年,畢醫師就閱讀了中村仁一醫師著作的《大往生:最先進的醫療技術無法帶給你最幸福的生命終點》,在此書中她首次看到「斷食往生」一詞,猶如在黑暗的隧道中看見了光明,但是當時她並未立刻告知母親此事。

到了二○一九年,張女士提起自己的生命已無意義,痛苦難當,隨時可以離開。但苦於不知如何才能夠好死?畢醫師就拿《大往生》一書請她閱讀。其實在那之前,畢醫師已經多次輕描淡寫地提到,只要不進食,幾周內就會衰竭而亡。在傅達仁尋求安樂死的新聞沸沸揚揚之際,畢醫師曾說過,他只要停止進食,就會往生了。

畢醫師的大阿姨已將近一百歲,十幾年來一個人關在房間裡,電話中常說日子很苦,抱怨佛陀怎麼還不來接她?畢醫師也跟母親提到,阿姨只要不吃東西,就能解脫,但畢竟不是直系血親,不好提出這樣的建議,猜想阿姨也未必能接受這種方法。

讀完《大往生》之後,張女士表情凝重地找畢醫師談話,表示決定要用斷食方式結束生命,時間就定在次年的生日之後。當時畢醫師覺得太快了,勸解她是否可以再延後一些時日。她說道:「我這一生責任已了,沒有虧欠人,也沒有遺憾。現在不會做裁縫,只會吃飯、上廁所,凡事都要麻煩人,形同廢物。我活夠了,早點走,一定很快樂,沒有這裡痛、那裡痛,也不用麻煩人家。」畢醫師看出來母親想得很透澈,意志堅決,就答應她會全程陪伴,也會請教安寧照顧專家,讓她平穩地離開。母親聽了之後如釋重負,鬆了一大口氣,露出欣慰的笑容,說她這下子都沒有煩惱了,可以開心倒數過日子了。就這樣,她們母女倆做成了斷食善終的約定!

看似美好的善終約定,我們理應予以祝福,但其中蘊含了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根本盲點,我會為大家繼續解析。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