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蔚藍文化提供
文/蔡沅達
新加坡出生的蔡沅達曾一度被醫生診斷有社交隔離症狀,陷入不知生命為何的困惑。直到開始學習用畫作呈現感受、探索自己,找回力量。本書收錄他無師自通的20幅油畫,娓娓道來對生命的提問與行動。
我的第一種生活方式是:快樂。就我個人而言,對於我所做的事,以及作為一名作者,可以幫助他人或傳遞知識,並作為工具或指示,幫助家庭和與我相似的人,讓我很快樂。我的想法是,也許你會有不同的想法,最重要的是做你想做的事情。但若你無法達成,你要知道你已經盡力了,即使遭到他人的拒絕,甚至失去了人生中的一次機會,比如夢想中的工作,你也應該為此感到自豪。誠如有句古老的諺語所說:「幸福有多種形式,但這是由你自己決定、表達和感受的。」
平靜與本質和平相處
第二種生活方式,是悲傷和懷疑。我認為永遠不要在別人對你產生懷疑時放棄,要知道,透過自己的意志,你可以消除懷疑與悲傷。不論是在一場失敗或是勝利的戰鬥中,僅僅是你的意志就足以讓別人安靜下來,且在每一天都展現最好的自己。因為你是為自己所相信的而戰。
在我看來,悲傷只是一種當我允許心中的懷疑影響自己時,所無法表達的情緒。因為我聚焦在沒人能理解的過去與現在。我曾用悲傷和懷疑去看這一個世界,並允許這些情緒來懷疑自己,但再也不會了。在我看來,悲傷是因為我沒有表達或面對自己的悲慘境遇和沒被我理清的持續疑慮,而否認了自己所做的那些好事或事情。
第三種生活方式,我認為是:沉默。對我來說,我就是我自己,我有我自己的沉默、恐懼、痛苦,以及我無法向任何人表達的東西。但我突破了這一切,現在我認為能幫助別人的就是做自己,表達自己!我認為就我目前所處的沉默狀態是件好事,因為我能夠平靜地與世界和我自己的本質和平相處。最重要的是,有時沉默是一種責任感,或者是對某件事情的回應,這取決於自己的生活!
你會如何反思自己?
第四種生活方式是決心和憤怒。
在我看來,「決心」和「憤怒」這兩個詞本身就代表了許多含義,我對於時常被拒絕感到憤怒,但我下定決心用接受來回敬這份拒絕,這樣的「決心」展現時,我的憤怒也會以生命中從未有過的方式被表達出來!有句古老的諺語說:「決心和憤怒並不相容,但決心有許多種形式,是你決定了你想要的是什麼!」
第五種生活方式,我認為是:反思。沒有多少人會反思自己當前的行為,因為他們堅信自己是對的,當你自己被這種對與錯所蒙蔽時,你就無法看清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在某些情況下,你可以試圖用行動來表達和防止問題的發生。實際上,應該透過反思及溝通的力量,以適當的方式來探討和解決問題,而最重要的是每天面對自己!
但無論如何,我想問大家的是,你會如何反思自己?有許多種方法可以反思,然而,你會做嗎?你會俯視深淵,讓它回望你,而你卻坐在那裡驚歎不已嗎?或者,你是否願意讓深淵凝視著你,準備吞噬你/與你共處?以便允許別人無論是言語還是行為都能影響你?
(本文摘自蔚藍文化出版《二十歲之火》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