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是促進農業永續發展,並確保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元素。圖/新華社
編譯/韋士塔
科學家指出,磷是植物去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中的核心成分,有助形成控制植物發育及繁殖的遺傳物質。農作物DNA中編碼的遺傳訊息,攸關產量、抗病性與適應不同環境條件等能力;全球糧食安全,與磷密不可分。
此外,磷是三磷酸腺苷(ATP)形成的關鍵成分,與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有關。ATP能把陽光轉化為化學能,使植物能夠合成生長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因此,含磷肥料可強化土壤,提高作物生產力,確保植物的發育、根系形成及對環境的抵禦能力。
磷的有效回收,能把富含磷的廢棄物加工成肥料或作為有機改良劑返回農田。如果能落實封閉循環,將可確保這種關鍵養分從農場持續有效地返回土壤。
近來,美國的研究人員開發一項新技術,能從廢水中提取磷,並將磷注入生物炭(biochar),藉此實現「封閉循環」農業,讓物質不斷被利用,大幅減少資源的消耗。生物炭是由在缺氧環境焚燒的有機材料製成,將其轉化為木炭,可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磷及其他營養物質。
美國愛達荷大學環境土壤化學教授史特勞恩(Daniel Strawn)表示,動物生命需要4種能量,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酸、胺基酸與酮體,但植物生命的運作方式略有不同。植物所需的重要營養素之一是磷,如果用來栽種植物的土壤富含磷,將有助作物的生長與健康。
不過,全球對磷的管理不當,可能導致糧食危機,且如果磷隨著化肥使用不當而流入水中,將使水質優養化,導致藻類大量繁殖,阻擋光線到達海底,嚴重傷害海洋生物,釀成生態危機。
為了解決磷汙染危機並提升糧食安全,史特勞恩教授和同僚開發創新技術,收集廢水處理廠中的磷並製作更優質的生物炭。
專家指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至90億,對糧食生產需求產生重大衝擊;在此同時,磷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正在迅速耗盡,若不能減少磷的消耗量,將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史特勞恩表示:「我們的技術涉及許多面向。回收磷可以生產更清潔的水,改善土壤,並創造一個減少大氣溫室氣體的碳匯,這確實是一項多方面的技術。」
史特勞恩指出,生物炭是土壤改良劑,在全球市場的需求持續升高;同時,實施農耕的地區通常都會有磷;透過創新技術把磷回收後並用於製作生物炭,就能讓磷重新被作物吸收。
研究團隊在加拿大薩克其萬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的國家級同步加速器光源設施「加拿大光源」(Canadian Light Source)進行實驗,比較各種材料,觀察哪種材料在轉化為生物炭後能夠容納最多的磷。史特勞恩表示,研究團隊已申請廢水磷回收並注入生物炭的專利,未來也願意分享相關技術,促進永續農業及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