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隨友人行經中潭公路,順著咖啡色的「九份二山國家地震紀念園區」指示牌到園區內參觀,園區雖標榜為國家級,但設施維護不良,實應改善。
從監察院網站登錄的「觀光客倍增計畫專案調查報告」可知,想要達到觀光客倍增目標,必須凸顯台灣各景點與其他國家不同的特色。九二一地震受到全球關注,地震引爆點九份二山有其獨有的防災意義與科學研究、教育價值,也是全球僅有的觀光資源,具有他國無法取代的特色。
尤其一座土地公廟遭地震平移千餘公尺,到達堰塞湖旁卻絲毫未不損,更是國際奇蹟,遺憾的是,水土保持局、觀光局努力不夠,未能讓園區發揮獨有特色,而與日月潭、九族文化村、糯米橋等知名景點連結成「觀光旅遊線」,大力發展觀光產業。
徒步走在園區可以發現,不僅春節黃金節日遊客稀少,更令人扼腕的是,因欠缺維護管理,空有美輪美奐的硬體建設,園內可看到燃燒過的垃圾所留下的一堆堆灰渣,原本可親性的堰塞湖,不見詩情畫意的「煙波」,印入眼簾的盡是飲酒、烤肉留下的玻璃垃圾。
還可看到一大片枯死的樹苗,伴隨少數幾棵存活的樹苗,在風中掙扎爭取生機,而木製棧板缺乏油漆維護已褪色,再不處理材質勢必腐爛。
更諷刺的是,每棵樹苗上的「認養竹牌」幾乎空白,而手寫的「長官參觀」指示牌,像是默默控訴:「長官來時,樹苗是活的,長官走後,樹苗未必存活。」
這些令人難過的景象顯示興建單位對觀光設施「重興建,輕維護」的心態,讓園區雖有國家級景點之名,卻無國家級景點之實,也導致觀光行銷和與其他景點策略聯盟難以串聯,難怪人車稀少。
看看日本如何將舉世無雙的原子彈轟炸地變成國際知名觀光點?對照我們對同樣是獨一無二的九份二山地震引爆點,是如何被輕忽行銷與營運維護?
如果行政院仍重視觀光帶來的經濟效益,新內閣就該揚棄昔日「重興建,輕維護」觀念,設法讓此園區發揮紀念、教育、觀光、科學研究等多元價值,也增加觀光人潮,增進九二一地震災民就業機會,方能使公帑投資發揮效益,繁榮中台灣觀光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