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今年申請入學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大學招生受挫,名額使用率罕見跌破七成,不少國立大學社科院、文學院甚至商學院部分科系亦招不滿。學界分析,起源於近年選讀文法、商管班群的高中生愈來愈少,綜觀都會區知名女校,學生考量就業和升學策略,多選擇過去的傳統的第三類組、醫護班群為主。
頂尖大學人社相關學系招不滿歷來仍罕見,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分析,根源在於高中傳統一類組、文法和商管班群學生總體數量變少,直接導致文法商頂標群學生亦少,才讓台灣大學與政治大學等校重榜後,招不滿的狀況一一浮現。
一類組學生數目少,直接體現於都會區女中文法、商管類班群數目銳減。以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本學年高二編班為例,傳統的第一類文法、商管班群為五個班,第二類理工班群四個班,第三類醫護班群最多則達十一個班。
彰化女中校長陳香妘坦言,多數學生仍選擇升學策略較靈活的醫護班群,再者,未來工作起薪等現實面也需列入考量,尤其文史相關科系較少直接對應的職業;又過去價值觀認為女生要讀文科,但現在社會鼓勵女生也能讀理工、做實驗,社會思想開放都鼓勵女學生多爭取和嘗試。
與此同時,近年考生為追求升學利益最大化,學生高二時多選讀數A,以利來年彈性應對學測考試。全教會副理事長張瓊方憂心,近年不少前端志願高中,即便是一類組班群學生也多選讀數A,選數B的學生太少、幾不成班,未來數B在前端志願高中恐有被消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