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米瑪
今年端午節前,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包粽子。拿出媽媽包粽子時錄下的影片,跟著買齊材料,照著步驟有樣學樣,想完成包粽子的創舉。
經歷好幾個小時反覆練習的折騰,放在瓦斯爐上燒煮的粽子,隨之發出陣陣香氣。待驗證成果時,發現米心沒熟透,花生沒軟太硬,口感不如預期的美味。猛然想到,應該用快鍋才對,趕緊換了鍋具再燜煮。設定時間到了打開品嘗,這顆少放了栗子,那顆沒放香菇,包得不夠紮實造成鬆散,粽葉沾黏米粒……深深被失敗的挫折感打擊,明明跟著照做,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呢?覺得好難喔!
之前跟在媽媽身旁當助手,清洗粽葉後就偷懶等著吃,拌炒包餡到成形,全靠媽媽好手藝,好幾次被媽媽碎碎念,不好好學習,等她老了手沒力氣就失傳沒得吃。當時不引以為意,只想坐享其成。
媽媽記性太厲害有過人之處,誰喜歡吃米豆、皇帝豆,誰不愛吃香菇,謹記在心鮮少出過錯,總是讓人吃得回味無窮、意猶未盡,全家老少吃在嘴裡愛在心裡。
自己就是丟三落四的半桶師,看似簡單卻不簡單的粽子,其中眉角技巧是經驗累積而來。過於輕視老師傅的多年功力,記取那一串串失敗的經驗,慢工出細活,一定要用心力求精進,媽媽還等著我出師,閉門再練習,明年絕對要包出傳承美味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