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異國日記》 欣賞彼此的不同

文/朱珩瑄 |2024.07.06
1948觀看次
字級
圖/天馬行空提供
圖/天馬行空提供
圖/天馬行空提供
圖/天馬行空提供
圖/天馬行空提供

文/朱珩瑄

初看片名《異國日記》,以為和我一樣,為了某個目的遠走海外生活,敘述在異國的所見所聞、孤獨寂寞和生活點滴。看完電影,才知道這裡的「異國」,並非物理性的移動,而是心靈的隔閡,即使是從小在同一個空間長大、同樣的父母教養,家人之間若缺乏雙向溝通,心靈的距離可能是國與國相隔般的遙遠。

曾以電影《公園小情歌》入選台北電影節的日本導演瀨田夏樹,拍攝風格清新,敘事方法尤為細膩,在閱讀已暢銷一百八十萬冊的漫畫《異國日記》後,興起拍攝真人版的想法,她找來形象可愛開朗的新垣結衣飾演有社交恐懼症、個性冷漠、執意逐夢的妹妹角色榛生,令人印象深刻。

兩人從陌生到相知

電影從一場意外車禍開啟,讓人感歎無論將生活計畫得多麼縝密,永遠敵不過命運安排與無常的當下。因為車禍的地點竟然是「停車場」,這個最不可能發生事故的現場。

姊姊夫婦突然亡故,留下唯一的女兒田汲朝(早瀨憩飾演),獨來獨往、不婚不子的榛生受不了喪禮時親戚表面客氣哀悼,私下七嘴八舌,絲毫不想幫忙的嘴臉,衝動之下,承諾由她照顧姊姊遺留下的女兒,就這樣開啟一段小朝與榛生從陌生到相知的過程。

對於榛生來說,姊姊是她這輩子最討厭的人,沒想到自己竟然要照顧最討厭的人的小孩。之所以討厭,因為姊妹的價值觀天差地遠,對於宅在家想成為「小說家」的妹妹,姊姊罵她要面對現實社會,要規畫好未來生活,這些「希望你將來過得好」的想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但過於急迫與強制的語言,少了關懷與理解,被規勸的人只能逃之夭夭。

小朝對於媽媽是心存感謝的,雖然她也說,媽媽總是希望給予小朝自由選擇的權利,照自己的意思做事,卻又屢屢在小朝猶豫不決時,幫她決定了事情的處理方向。但她仍希望榛生也開始改變態度,就像小時候不喜歡吃泡菜,長大了卻發現泡菜很好吃,現在媽媽過世了,兩人就和好吧,不要再討厭媽媽了。

誠如新垣結衣在談到這部電影時說片中榛生的一句對白很酷:「你和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個體」,她認為這句話是指「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我們不能完全理解對方,但還是可以互相認可、依賴彼此。」電影的主旨就圍繞著這個主題發展,原著漫畫作者山下知子,似乎對於人生有深一層的探討。

人們應該找到自己

翻開漫畫,裡面更多的是人生哲學的思考,像是人生是自己的、人生來是孤寂的,每個人是不同個體之外,該如何從自己與世界之間分出一條界線(小朝),又該如何在已經分好一條線後去接受新的世界(榛生),人們最終應該找到自己,了解自己。

至於人是否應該循規蹈矩,過著相對安全的生活?或是不計代價堅持自己的夢想?當小朝問榛生是如何成為小說家的?榛生說,真的想完成與別人不一樣的夢想,你必須對於這件事要有賭上一生的覺悟,拚命的堅持。作為已經實現夢想的前輩,榛生的這番話並非年少輕狂,更多的是自己一路上奮鬥的真實體悟。

看完《異國日記》會讓人感歎,家人間不存在非黑即白,即使理念不一致,若能以開放的心態溝通,包容與欣賞彼此的不同,不僅有助於個人培養寬容和同理心,更能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思考其他人的立場和感受,畢竟家是愛的所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