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延興
很多人以為大學生年紀較大,比起中小學生不需要輔導,其實也未必。數年前我剛轉任到一所大學時,中途擔任大三導師,班上有一位男學生一學期的成績有一半不及格,依照當時的規定連續兩個學期「二一」,就會被勒令退學。剛開學便找他前來了解,該生長相瘦高帥氣,一臉頹喪無奈地跟我說:「這不是他想讀的科系,是他爸爸要求他來讀的。」那時我們討論後覺得重考太晚了,建議他好好讀完大學,碩士班再讀他想讀的領域。
這位小龍其實本性還不錯,但有時候會突然消沉一陣子,就是消失不見幾天,甚至還得要傳line請他來上課。學期末,我的那一門課必須要上台報告,原本安排在最後第二周報告的他又缺席了,最後一周,我請同學一定要把他找來,帥氣的他很酷地說:報告內容又不是我寫的,要怎麼報告?我就跟他說:主要是看你的口語表現,只要你上台報告,我可以考慮給你分數。
「人帥真好」,在幾位女同學的央求下,他勉為其難地上台報告了,其實他口條還不錯,我就給他六十分低空飛過。想不到這一門課救了他,差這一學分他就要被退學了。
大四時,他突然意識到同學都要畢業了,我鼓勵他再撐一年補上所有學分,還記得他延畢後領到畢業證書時開心找我合影的樣子。之後他去當兵了,那一年教師節晚上十點,他打line給我傾訴在部隊的遭遇,感性地說著我們系上師長對他的好……
轉眼間一個男孩長大了。再之後他去讀商管學院碩士班,仍常和我分享他的學習與工作情形,每次都讓我感到很欣慰。
有人問我說,大學導師需要做這麼多嗎?其實可以直接當掉不認真的學生,讓他自己承擔後果。但是已當父親的我,將心比心,看到太多中途迷惘放棄的孩子,心中很是不捨,因此希望多給年輕學子一些機會,期許他們能夠變得更好,也進而避免一些家庭因對孩子期望的落差而產生失落或衝突。我總認為:盡可能適時提供年輕人機會並給予鼓勵,總比看他一蹶不振、頓然失去一切要好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