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騎木馬,連造型都要DIY,參賽者運用創意,讓木馬大賽變得更精采。圖/美聯社
騎木馬結合體操、馬術的技巧,讓更多小女孩體驗騎馬的樂趣。
圖/取自Humma Finnish Hobby Horses臉書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提到馬術,一般都會認為是運動員騎著駿馬比賽;不過,在芬蘭,有一群女孩也著迷於騎馬競技,不過,她們騎的是沒有生命的「木馬」;「騎木馬」(Hobby horse)是一項發跡於芬蘭、在歐洲蔚為風潮的運動,參賽者大多是10~18歲的女孩,雖然是木馬,但它其實相當考驗參賽者的跳躍和體操能力。
芬蘭馬術協會祕書長桑德瓦(Fred Sundwall)認為,「假騎馬」如此受歡迎是很棒的事,讓那些沒辦法負擔養馬的孩子,也能享受騎馬的樂趣。不少孩子分享,在騎木馬的過程中,他們學會「善用創意,敢想敢做」,才是人生致勝的關鍵。
踮腳尖走路 模仿馬兒踱步
騎木馬結合體操、馬術元素,考驗騎師的技術、創意和表演能力,玩法就跟真的騎馬一樣,還會舉辦障礙賽、賽跑等比賽;這項運動也沿用真正馬術的術語,例如盛裝舞步(dressage)、原地踏步(piaffe)、踏跳步(passage)等,不過這些技術都由人腿完成,騎師會盡可能踮起腳尖走路,想像自己是優雅的馬兒正在踱步。
其實,玩具馬術在芬蘭已經流行幾十年,這些愛好者拿起自己的木馬,到戶外、森林奔跑,或到專門的場地訓練,並在2012年開始舉辦芬蘭騎玩具馬錦標賽(Finnish Hobby Horse Championship)。
這項運動之所以會掀起熱潮,是因為曾被提名奧斯卡的芬蘭導演凡胡內(Selma Vilhunen)花了一年的時間,拍攝錄參賽者練習、準備比賽的樣貌,2017年完成紀錄片《假騎馬革命》(Hobbyhorse Revolution)。
雖然有人認為,騎木馬只是小孩子的遊戲,並不能稱為一項正式競技;但對木馬競賽的愛好者來說,這項運動不需付出高昂學費就能參與,不僅在團隊中找到歸屬感,還能揮灑想像力,一名參賽女孩曾受訪表示:「除了天空,沒有東西能束縛騎木馬時的我。」
DIY造型 比賽更添精采
參賽者艾莉莎(Alisa Aarniomaki)分享,她第一次在網路,看到有人在討論時就被吸引,「騎木馬」是很療癒的運動,她經歷過很多掙扎,這個運動幫助很大,「我只跟朋友需要在樹林裡『奔馳』,就讓我能平衡心情」,而想像力,就是這項運動的關鍵。
大部分的木馬都是手工製成,最貴的大概要200歐元(約新台幣6944元),在木馬賽場,除了騎師矯健的身姿,還可以欣賞少女們的創意,她們會DIY木馬,讓賽事更具可看性,有參賽者表示:「我認為這場比賽最棒的地方,就是聚集有共同興趣的少女,還能發揮想像力,任何天馬行空的點子,都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