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固體再生燃料(SRF)發電廠進駐桃園科技工業區爭議不斷,環境部預告修正草案,強化源頭燃料分級管理、明列各類燃料使用對象,及高規格要求應裝設的空氣汙染防制設備,以加強管制使用資源循環燃料衍生的空氣汙染排放。
SRF由廢棄材料製成,可以用來燃燒發電,雖然「以廢轉能」是國際趨勢,但也引發空氣汙染的爭議,環境部長彭啟明日前表示,預計在八月底或九月初提出體檢報告書,並進行產業輔導,以建構SRF轉廢為能良好的產業環境;強調從減碳角度來看,SRF不應該被汙名化。
環境部為接軌國際SRF分級制度策略,並強化資源循環燃料管理制度,二十日再次預告《公私場所固定汙染源燃料混燒比例及成分標準》、《公私場所固定汙染源應符合混燒比例及成分標準之燃料》及《鍋爐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等三項修正草案,草案預告十四天。
環境部表示,去年七月預告相關修正草案後,歷經近一年檢討及意見研析,規畫再提升資源循環燃料使用者之空氣汙染防制規範,期待透過源頭分級管理、製程操作防制、管末排放管制等精進。
此次修正草案有三大重點,環境部說明,首先是源頭成分標準再分級,以資源再利用之角度,將名詞定義整合為「資源循環燃料」並採分類管理,增訂SRF分級標準。
環境部說,草案對製程設備規範再提升,明定各類資源循環燃料之設施形式,並參照固定汙染源最佳控制技術規範應裝設之戴奧辛、粒狀物、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等汙染防制設備;訂定最嚴格排放標準,整合使用資源循環燃料者採最嚴格重金屬與戴奧辛排放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