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健署統計指出,大腸癌平均每十三人就有一人罹患,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據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統計更顯示,大腸癌持續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第三名。中山醫院腸胃科醫師吳文傑建議民眾掌握兩大關鍵,「定期篩檢」把握初期治療時間,以及「喝優酪乳」幫腸胃養好菌,以降低腸癌風險。
中山醫院腸胃科醫師吳文傑表示,大腸癌發生率高,與現今上班族工作忙碌、外送便捷,以及頻繁外食等行為有關。據媒體調查顯示,約四成上班族每周有三分之一時間外食,餐餐外食者更高達二成四。經常外食民眾,長期易有營養不均、攝取較多加工食物的情況,這些均為誘發大腸癌的危險因子。
「尤其是肩負經濟重擔的四十到四十九歲青壯年族群,背負著工作與經濟壓力,在快節奏生活以及不良飲食習慣雙重夾擊下,更容易讓腸癌找上門。」吳文傑提醒,有部分民眾以為有排便就是腸道健康,選擇聽信坊間順暢祕方。若飲食習慣不改,以及沒有正確腸道保健觀念,大腸癌死亡率將繼續上升。他也建議,有經常性久坐或頻繁外食的民眾,更應多加留意,避免讓大腸癌有機可乘。
而要如何避免壞菌增生、「腸」保健康?吳文傑分享兩招,除了「定期篩檢」,還要每天「喝優酪乳」,吳文傑說,優酪乳是非常好且易取得的保「腸」神器,跟吃無糖優格一樣,都有助於增加腸內益生菌,翻轉菌相失衡,從根本改善體質,維持腸道健康。
吳文傑提醒,挑選優酪乳有兩大重點,一為選擇「具國家認證、健康標章」的品牌,品質較有保障;二為選用含有能通過胃酸、膽酸考驗的菌株如B菌(比菲德氏菌),經研究證實,B菌可幫助改善腸胃菌相,減緩發炎反應發生,有助於抑制息肉生長與減少腸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