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宗霖
國中時很喜歡張潮的《幽夢影》書中一篇文章,為了考試,作文課時常反覆使用其中一段,但當時是為賦新詞強作愁,相信很多人亦有所感:「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作者張潮是清代文學家、小說家、刻書家,官至翰林院孔目。張潮為官仕途不順,遇不到一個知人善用的好上司,在現代相當於一個科員,但是他知道自己能讀書並著作是件相當不易的事,是有福氣的人,因有所體悟,用心觀察生活之美,看待讀書也有他獨特的想法,曾有下面這些著名的文句:
「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一介之士,必有密友。」「有地上之山水,有畫上之山水,有夢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善游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書史亦山水也,詩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能會難通之解,方可參最上禪機。」
《幽夢影》以文人的生活和讀書體悟作為創作素材,以格言韻語寫成。張潮的友人讀後便在書末加上評箋,有的順承,有的補充,有的調侃,有的逆轉,《幽夢影》全書共兩百一十九則清言小品,卻有長短評注多達五百五十餘則,撰寫評語的文人有一百四十餘人,其中的黃周星、張竹坡等,都是當時甚有名望之人。俗話說,「有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我們能肯定張潮是有福之人,因為他身邊的讀者給了他這麼多回響。
當我們老年時,因有了學校、社會、家庭、職場等各種人生經驗,再回頭來讀書,即使是讀過的書,也會有不同的體會。比如烹飪,筆者學生時代就讀觀光科,為了通過考試拿到中餐丙級證照,強迫自己為考題練習,其實並不喜歡煮菜;中年之後在工作異鄉,面對各種生活瑣事、社會交際應酬、精進專業技能等雜務,真的有空閒能好好煮菜時,反而很喜歡這種「慢」的味道,即使是做個簡單家常菜,亦有很大的樂趣。不禁又想起張潮,想要向他學習,用心觀察體會周圍的生活事物,發現美就在當下,美在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