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和水滸英雄(節錄)

文/馬瑞芳(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榮譽委員、中國紅學會學術委員) |2024.06.10
509觀看次
字級
馬瑞芳為「揚州講壇」題詞:星雲光輝 心燈長明。

文/馬瑞芳(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榮譽委員、中國紅學會學術委員)

我和揚州講壇的因緣

十七年前,我第一次來「揚州講壇」,當年我在大學裡從事古代文學的研究和教學。1978年我進入山東大學蒲松齡研究室,開始研究蒲松齡。我研究《聊齋誌異》後,在2004年前出版了幾本書,得過獎。中央電視台請我去講《聊齋》,對我來說是一種完全新的體驗,這是傳統文化大眾化的一次蛻變。

更沒有想到2005年《馬瑞芳說聊齋》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之後,在全國掀起了《聊齋》熱。接著就有很多城市、大學邀請我去講課,此間北京大學一位博士聯繫我去星雲大師所辦的「揚州講壇」講座。我對星雲大師仰慕已久了,他是當代大德高僧,所以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就來到了「揚州講壇」。

當我來到鑒真圖書館時,星雲大師領著他的弟子和義工們,來迎接我們,看到他們結「蓮花指」的歡迎手勢,覺得心裡很溫暖。通過和星雲大師聊天,我發現我很幸運,在山東大學有國內非常有名的前輩專家做我的老師,還有北京大學的吳組緗先生,南京大學的程千帆先生幫我研究《聊齋誌異》,現在我又有了一位新的老師,大德高僧星雲大師成為我的老師,他講的很多觀點對我特別有啟發。

我和佛光山的因緣

2008年,星雲大師邀請我到台灣佛光山去,這樣我和我先生一起在星雲大師的徒弟的陪同下,從大陸起飛到香港,從香港再飛到台北。我們下飛機之後,來到了中山音樂堂,這裡正在舉行星雲大師作詞的音樂會,星雲大師和吳伯雄先生出席,我當時感到非常驚訝,星雲大師這樣一個大德高僧,能夠辦一個由他作詞的音樂會,而且歌詞是非常的好聽。

星雲大師邀請我們去佛光山。他安排了非常好的商務車,我們從台北開到高雄。第一站就到了星雲大師創辦的佛光大學,我到那裡去以後感到非常震驚,為什麼?我以為星雲大師應該辦佛學院,但是佛光大學是一個學科齊全,名家薈萃的綜合性大學,我實在是沒有想到星雲大師怎麼能辦這樣的大學,大師不惜一切代價辦教育,甚至拍賣了張大千送給他的一幅畫,要使台灣的學生能夠受到最好的教育。

然後走到台中,到了滴水坊,我特別感慨的是看到了一位84歲的義工老太太,她的兒子是億萬富翁,而她在這裡做一分錢不要的義工,為什麼?因為她崇敬星雲大師,是星雲大師的在家弟子。

後來到了嘉義的南華大學,又是星雲大師創辦的一所大學。我們在大學裡邊和那些老師們進行了座談,南華大學給我和先生各獻了一大束花,我們從南華大學就要上佛光山了,我說咱們把這兩束花獻給星雲大師,叫做借花獻佛,而我先生說應該叫鮮花獻佛。

上了佛光山以後我的體會就更深了。當時佛光山正在舉辦慶典,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因此星雲大師邀請徒眾的父母來參加「千人佛光親屬會」。讓他們的父母來看看他的孩子在這裡生活得什麼樣,然後問他們的父母有什麼困難佛光山可以給與幫助。在星雲大師創辦的佛光山,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和諧特別融洽,處處體現著星雲大師所主張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那裡的天空特別藍,花草特別綠,山坡上躺著的坐著的小沙彌都是特別的可愛。

星雲大師對大陸學術界的幫助

星雲大師非常關注大陸上的學術研究情況,不僅我一個人受到星雲大師的關懷和幫助,「百家講壇」的很多老師都受到星雲大師的幫助。比如閻崇年老師受星雲大師邀請,到佛光大學講了半年學,他在講課的間隙,常常到佛光山和星雲大師對話,他回到大陸之後,就出了一本書《合掌錄:閻崇年對話星雲大師》,在大陸很有影響。

星雲大師不僅關心「百家講壇」的各位老師,也非常關心我們中國當代的文學發展。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星雲大師邀請莫言到佛光山講學,莫言和星雲大師進行了交流。後來當星雲大師到北京時,莫言又和星雲大師做了對話,星雲大師的文學素養很高,可以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對談。

星雲大師辦佛光大學、南華大學、美國西來大學等,辦了那麼多的文化事業,這樣一位高僧大德,他自己的生活是個什麼樣?我很好奇,他有多少財富,可是大師的衣櫥裡面就掛著三件僧衣,一件禮服袈裟,還有兩件非常普通的僧袍。這可真是魯迅先生當年說的,「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大師就具有這樣一個高尚的人格。

星雲大師對我在學術上幫助,就像我的老師一樣,是我的師父。星雲大師十幾年前受聘為山東大學的客座教授,在山東大學做報告,徐顯明校長主持安排在中心校區體育館,當時現場坐了幾千人,而且在所有七個校區現場直播,六萬多名師生一起聽星雲大師講座,這是山東大學有史以來最盛大最隆重的一次講座,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到現在為止,人們還在津津樂道,而且常常引用星雲大師當時講的很多的道理。

星雲大師圓寂以後,我一直想表達我對大師的敬仰懷念之情,今天很高興能夠在「揚州講壇」跟大家說說星雲大師對「百家講壇」各位老師的關心指導,對大陸文化事業的關心。大師是一個純粹的人,高尚的人,無私無我的人,大愛無疆的人。大師是一個像臧克家先生紀念魯迅先生所說的那句詩:「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水滸傳》英雄魯智深

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時有談到年少的時候特別喜歡讀《水滸傳》,影響其終身的忠孝節義的性格,而其中有一個人物是他特別提到的,甚至在他的身上有人間佛教精神的體現,他就是魯智深。魯智深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在水滸英雄當中,魯智深是一個無私無我的人。我們首先看看他是一個無我的人,小說描寫魯提轄是個什麼樣,上穿一領鸚哥綠紵絲戰袍,一雙黃皮靴,面圓耳大鼻直口方,像如來佛的樣子。

他家裡有什麼人?不知道,他有沒有妻子,有沒有孩子?不知道,就知道出來這麼一個人和《水滸傳》中其他英雄完全不一樣,他是一個無我的英雄,而更進一步,他是個忘我的英雄,他自己是中級軍官,有豐厚的俸祿,生活很富足,穿得很體面,沒有任何負擔,但是他愛打抱不平。

在聽到金氏父女哭訴被鎮關西欺辱後,為了救弱女子金翠蓮,他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走。然後為了教訓鎮關西,為金翠蓮出氣,去拳打鎮關西,本想把鎮關西揍一頓,教訓一下,沒想到三拳打死了鎮關西。魯達怎麼辦?魯達這個人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溜走時就溜走。這樣魯達就成了逃犯,後來在逃亡的過程中,遇到金翠蓮的父親,把他送到五台山當了和尚,改名為魯智深。

魯智深第二次管閒事又是一個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一個弱女子,他利用自己在江湖上的名聲,用「因果」闡明道理,救了劉太公的女兒,避免她成為強盜的壓寨夫人。

當林沖被充軍發配的時候,魯智深那麼一個粗莽豪爽,躺下就鼾聲如雷的人,能夠像私家偵探一樣在後面盯著保護林沖,所以說魯智深還是一位粗中有細的人。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魯智深都是為別人出手,一直是在別人受到欺負的時候挺身而出。《水滸傳》中只有魯智深是憐香惜玉的,是最尊重女性,保護女性,特別是保護那些弱小的受欺辱的女性的英雄。

魯智深最後參加了徵方臘,而且擒了方臘。魯智深的師父曾經說,他雖然是一個喝酒吃肉不念經的和尚,但是他是會得正果的。當時他師父就給他送了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遇江而止」是魯智深最後聽到錢塘江的潮聲而圓寂,所以《水滸傳》給魯智深安排了最好的結局,當他徵方臘之後,不願意到東京還俗做官,不願意回到東京大寺廟做主持,他就留在六和寺。一天聽到像戰鼓一樣的錢塘江潮,此時他想起師父曾經說他最後「遇江而止」,就寫下了一首頌子:「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魯智深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非常純淨,他有很大的力氣,能夠對這個社會摧枯拉朽,所以他在錢塘江潮到來的時候,知道人生的任務完成了,要圓寂了,寫下這首偈頌,然後盤坐圓寂,這是水滸傳中結果最好的一個人,宋江他們全都來禮拜他。朝廷的樞密使童貫也不得不來朝拜,後來做了和尚的李卓吾對他的評價是:魯智深是仁人、智人、神人,是菩薩、羅漢、佛。

魯智深也是受到星雲大師欣賞的《水滸傳》的人物。我認為魯智深確確實實是《水滸傳》裡最了不起的一個偉大的英雄。



致敬創辦人星雲大師:

1927~2023年,揚州江都人。1949年渡海赴台;1967年在高雄創建佛光山,發展至全球近300個道場;1991年創立國際佛光會,逾千個分會、逾百萬的信眾,是全球最大的華人公益社團。

2008年在家鄉揚州捐建「鑒真圖書館」,開辦公益文化高質量的「揚州講壇」,致力為推動當代人文揚州獻上一己之力。

大師是人間佛教的行者,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之宗旨;一教、二眾、三好、四給、五和、六度、七誡、八道之修行,弘法五大洲。著有《星雲大師全集》逾四千萬言。(轉載自「揚州講壇」官網,2024年5月14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