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詠澧
民國九十四年春末,父親因為腎功能低落導致腎臟衰竭,當醫生宣告父親需要開始做血液透析治療時,父親是拒絕的。家人鼓勵父親要聽從醫生的建議,我說會陪伴他。
我不想將來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一方面是履行我對父親的承諾,一方面也想減輕母親的負擔,我辭去了工作回家協助照顧父親。
我一直對醫學報導,醫藥論述,或有關醫學常識書籍很有興趣。每個星期陪同父親洗腎,讓我漸漸地累積了一些有關血液透析的知識,這些幫助了我有效率的照護洗腎近七年的父親。
父親的長孫兒上了大學以後,每個星期碰到沒有課的時光或是學校放假日,就過來陪伴爺爺度過洗腎時光,孫兒的盡孝讓爺爺感到很安慰,我可以深切感受到父親返家時的愉悅心情。
每次血液透析過程中會進行脫水,排除體內的多餘水分來調節電解質,維持一定的血液酸鹼值。每次透析前會測量體重,減去醫師預先設定的標準體重值,就是當天血液透析進行時需要排出的水分。
護理師在機器上設定好脫水量的數值後,機器一運轉,透析的同時就開始排水。通常身體脫水時會造成血壓下降或頭痛抽筋,透析中血壓過低若不及時處理,昏迷過去就會有生命危險。
因此每一個小時一定要測量血壓,觀測洗腎者血壓的變化。在洗腎室親眼所見因血壓太低需要搶救的情形,讓我在病床邊除了時時刻刻觀察父親的狀態,每小時執行測量血壓的任務,絕對不敢掉以輕心。
被洗腎禁錮的生命,若沒有信心,生活過起來會很蒼白無力,此時家人的陪伴非常重要,不只是噓寒問暖,鼓勵協助更是不可少。好在父親心理調適的很快,態度正向地接受了洗腎的生活,生活規律循序漸進地走向了正常,恢復了往日的興趣與愛好,書法、繪畫、出版著作沒有間斷,洗腎室裡的醫師和護理師也都擁有父親的墨寶。
父親在九十二歲高齡,完畢了六年九個月的洗腎生涯,很慶幸有緣陪父親走過他人生最後一段日子,過完元宵節,父親選了一個洗腎日清晨,在睡夢中安詳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