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韋士塔
東京理科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應用生物科學系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酶(enzyme,又稱酵素),為天然香草醛(vanillin)的生產技術帶來重大突破。
香草帶有宜人甜味,是食品、化妝品中使用最廣泛的調味化合物之一,香草醛則是香草萃取物中的主要化合物,主要來源是香草植物的種莢。不過,種植香草所需的氣候、土壤條件相對較為嚴苛,也導致其產量、種植地區受限,進而使香草價格居高不下。
市面上已有以化學技術合成的香草香精,價格低廉,但其風味無法與天然香草萃取物比擬,天然香草的需求依然強勁。由於天然香草的供應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價格也始終維持在高檔。
為了讓更多人能享受天然香草的美妙風味,東京理科大學的古屋俊樹教授(Toshiki Furuya)帶領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能由植物性的阿魏酸(ferulic acid)生成香草醛的酵素。
研究團隊在2024年5月把研究成果發表於《應用與環境微生物學》(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期刊;依據研究報告,阿魏酸是一種植物性的抗氧化物,存在於多種蔬菜、水果、穀類中;古屋俊樹教授及研究人員指出,米糠及麥麩等農業廢棄物也含有大量阿魏酸,以此做為生產香草醛的原料,不僅有助減少廢棄物的數量,還能降低香草醛的成本。
古屋俊樹教授表示:「使用米糠和麥麩中的阿魏酸來生產香草醛,既簡單又環保,只需在室溫下把阿魏酸與我們開發的酵素混合,就能生成香草醛。」
研究團隊開發的酵素,運用基因工程技術修改氧化酶的分子結構;這種氧化酶稱為「醛脫醯加氧酶」(Aldehyde deformylating oxygenase , ADO),在其天然狀態下,並無法把阿魏酸轉化為香草醛,但研究團隊不斷試驗,調整醛脫醯加氧酶的結構,並研判醛脫醯加氧酶的氨基酸變化,最終成功穩定基改醛脫醯加氧酶的化學反應,並與阿魏酸產生相互作用。
古屋俊樹教授指出,研究人員經過一系列實驗及優化技術,選出活性較高的突變蛋白;基因改造後的醛脫醯加氧酶,不須任何輔助就能進行轉化,且催化效率優於其他天然酵素。最關鍵的是,此反應僅需在室溫下混合酵素、阿魏酸及空氣即可完成,製程簡單、永續並具有商業化潛力。
新型酵素能轉化阿魏酸,也能轉化香豆酸(p-coumaric acid)及芥子酸(sinapic acid),這兩種化合物都是木質素分解產生的化合物。木質素是常見的農業廢棄物,若能將其轉化應用,將可實現廢棄物減量的永續效應。
古屋俊樹教授表示,最新酵素能把數量龐大的阿魏酸轉化為香草醛;因此,東京理科大學的研究成果,在生成香草醛的商業化前景值得期待,也將為減少碳足跡提供另一種永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