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民俗台灣(20-16)清代建築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4.06.07 語音朗讀 86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稻埕河岸街道 1901年,大稻埕河岸街道,右邊是德國領事館,在前方有多家洋行建築,使得大稻埕河岸呈現嶄新的西洋面貌。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瑠公圳景尾舊橋 1905年,瑠公圳景尾舊橋。清代乾隆年間,開墾戶郭錫瑠由新店溪上游青潭溪口附近開鑿水圳,計劃引水至台北平原,以灌溉農作,但他遭遇到許多困難,後來與大坪林五庄締約,改由五庄墾首蕭妙興等人另合股組成「金合興」號接手施工,終於鑿通石硿圳路,歷時二十二年完工。當時稱為「青潭大圳」或「上埤大圳」,由金合興號與郭錫瑠(瑠公)共用水源,共灌溉約一千二百甲之農地:前者修築渠道、給水路,灌溉新店大坪林地區,稱為「大坪林圳」;後者則另修渠道幹線通過新店地區,並築木梘(同筧,引水管)導水跨景美溪,經過今景美、公館、大安區、信義區、松山等地,稱「瑠公圳」。此照片為景尾街附近穿越石碇川之景尾木橋。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鳳山縣署之清代原貌 1908年,高雄州鳳山廳廳舍,原為清代鳳山縣縣署,維持清代建築的原樣。明鄭時期,鳳山屬於萬年縣。明鄭兩代,鳳山縣治在興隆莊和埤頭街兩處幾度來回遷移,此照片為埤頭街鳳山(新城)縣署之原貌。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民俗台灣1895-1945》 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500元 有興趣的讀者請洽購新世語文化 02-2368 4364 shu4364@ms62.hinet.net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曹公圳取水口 1908年,曹公圳的取水口;清代光緒年間重修之曹公舊圳制水門為五座圓拱門,進水孔前端有船形座墩。此圳於道光年間由鳳山知縣曹謹築建,起於鳳山廳下小竹上里九區小里庄,至下淡水溪(今高屏溪),灌溉面積二千二百七十八甲,後又增建以增加灌溉面積。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淡水紅毛城原貌 1930年,淡水紅毛城原貌,建築經過大航海時代至今,歷史悠久。十七世紀初西班牙人在此建聖多明哥城,荷蘭人占領後,重建安東尼堡,漢民即稱其為「紅毛城」。1724年,台灣府「淡水捕盜同知」王汧開始整修紅毛城,增建了四座外圍城門。1867年以後,紅毛城由英國政府租用作為領事館,並在旁興建領事官邸。台灣光復後,紅毛城繼續作為英領事館,直到1980年才由中華民國政府收回產權。 淡水紅毛城是台灣少數始於明鄭之前的完整西式建築物,雖然歷代均有損毀和重建,但最後獲得良好的保存和維護。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南安平港的清代原貌 1908年,台南安平港邊的洋式建築,左至右為安平海關、海關,怡記洋行,合記洋行,最右邊為東興洋行。(王雅倫教授考證)日本殖民統治後,掌控台灣的進出口權,交給指定的日本商社,同時也不准外商投資和經營生產和商務,外商遂紛紛離去,轉移到附近的廈門、廣州、香港,或是更遠的上海和新加坡。原本興盛的安平和打狗的外僑社區快速萎縮,洋行關閉,洋行建築也由日本殖民政府改作他用,安平港沿岸的風貌出現根本的改變。這張照片拍攝於改變之前,大致保持了安平港沿岸的清代原貌。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淡水紅毛城原貌1930年,淡水紅毛城原貌,建築經過大航海時代至今,歷史悠久。十七世紀初西班牙人在此建聖多明哥城,荷蘭人占領後,重建安東尼堡,漢民即稱其為「紅毛城」。1724年,台灣府「淡水捕盜同知」王汧開始整修紅毛城,增建了四座外圍城門。1867年以後,紅毛城由英國政府租用作為領事館,並在旁興建領事官邸。台灣光復後,紅毛城繼續作為英領事館,直到1980年才由中華民國政府收回產權。淡水紅毛城是台灣少數始於明鄭之前的完整西式建築物,雖然歷代均有損毀和重建,但最後獲得良好的保存和維護。大稻埕河岸街道1901年,大稻埕河岸街道,右邊是德國領事館,在前方有多家洋行建築,使得大稻埕河岸呈現嶄新的西洋面貌。曹公圳取水口1908年,曹公圳的取水口;清代光緒年間重修之曹公舊圳制水門為五座圓拱門,進水孔前端有船形座墩。此圳於道光年間由鳳山知縣曹謹築建,起於鳳山廳下小竹上里九區小里庄,至下淡水溪(今高屏溪),灌溉面積二千二百七十八甲,後又增建以增加灌溉面積。鳳山縣署之清代原貌1908年,高雄州鳳山廳廳舍,原為清代鳳山縣縣署,維持清代建築的原樣。明鄭時期,鳳山屬於萬年縣。明鄭兩代,鳳山縣治在興隆莊和埤頭街兩處幾度來回遷移,此照片為埤頭街鳳山(新城)縣署之原貌。台南安平港的清代原貌1908年,台南安平港邊的洋式建築,左至右為安平海關、海關,怡記洋行,合記洋行,最右邊為東興洋行。(王雅倫教授考證)日本殖民統治後,掌控台灣的進出口權,交給指定的日本商社,同時也不准外商投資和經營生產和商務,外商遂紛紛離去,轉移到附近的廈門、廣州、香港,或是更遠的上海和新加坡。原本興盛的安平和打狗的外僑社區快速萎縮,洋行關閉,洋行建築也由日本殖民政府改作他用,安平港沿岸的風貌出現根本的改變。這張照片拍攝於改變之前,大致保持了安平港沿岸的清代原貌。瑠公圳景尾舊橋1905年,瑠公圳景尾舊橋。清代乾隆年間,開墾戶郭錫瑠由新店溪上游青潭溪口附近開鑿水圳,計劃引水至台北平原,以灌溉農作,但他遭遇到許多困難,後來與大坪林五庄締約,改由五庄墾首蕭妙興等人另合股組成「金合興」號接手施工,終於鑿通石硿圳路,歷時二十二年完工。當時稱為「青潭大圳」或「上埤大圳」,由金合興號與郭錫瑠(瑠公)共用水源,共灌溉約一千二百甲之農地:前者修築渠道、給水路,灌溉新店大坪林地區,稱為「大坪林圳」;後者則另修渠道幹線通過新店地區,並築木梘(同筧,引水管)導水跨景美溪,經過今景美、公館、大安區、信義區、松山等地,稱「瑠公圳」。此照片為景尾街附近穿越石碇川之景尾木橋。《民俗台灣1895-1945》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500元 有興趣的讀者請洽購新世語文化02-2368 4364shu4364@ms62.hinet.net 前一篇文章 【古典時節】古詩詞裡枇杷香 下一篇文章 【寬鼎畫語 】鴛鴦荷塘趣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文化遺產】恬靜的安東河回村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