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聖境旅人書》 拘尸那羅大般涅槃

◎陳師蘭 林許文二/文‧攝影 |2008.06.30
6209觀看次
字級

 西元前五四三年(北傳佛教記載為西元前四八六年),佛陀從王舍城的靈鷲山啟程,展開了生活中一如往常的弘化旅程。當時佛陀已屆八十高齡,在幾位弟子的陪同下,一路行過那爛陀及波吒釐村,然後渡過恆河到達吠舍離,這個夏天,他們在此度過了雨季。

最後的供養

在吠舍離安居期間,佛陀生了一場重病,體力顯然衰弱許多;儘管如此,雨季結束後,佛陀仍然帶領著弟子繼續往迦毗羅衛與舍衛城的方向前進……一行人到了末羅國的波婆村(Pava),淨住在鐵匠准陀(Cunda)的芒果樹林附近。准陀歡喜恭敬地前來禮謁佛陀,並請求慈允接受應供,佛陀首肯了。

第二天佛陀依約與眾弟子到達鐵匠准陀家中應供,席間有一道野生的菇,佛陀於食用後覺得有問題。便交待准陀:「所有剩餘的栴檀樹耳,不要再讓他人食用。」

用過齋後,佛陀開始感到劇烈的腹痛,並引起嚴重的血痢。准陀陷入極深的悲痛與自責之中,佛陀安慰他:「不要難過啊!你供養的磨菇粥,和當初蘇陀嘉供養的乳糜一樣,都是出自於至誠至善的心,因此這都是無上尊貴的供養啊!」佛陀稍事休息後,忍受著劇烈的腹痛離去了。

離別之夜

佛陀繼續往拘尸那羅前進。這段數十公里的長路,令年老體衰的佛陀耗盡了最後的氣力,在阿難的隨侍攙扶下,勉強渡過了希連河,來到對岸的梭羅樹林中。此時的佛陀疲憊至極:「阿難,請為我敷設床具於娑羅雙樹間,其頭向北。我倦甚,欲偃臥。」阿難在兩棵娑羅樹之間舖好了床具,佛陀將僧衣疊作枕頭,右←而臥。

隨行的弟子們圍繞跪坐在佛陀的身旁,大家都知道,今夜將是他們與敬愛的導師分離的時候了!隨侍佛陀數十年的阿難尊者,難以克制將要失去導師的惶惑不安,佛陀以病弱之軀殷殷叮囑:「以法為師,以戒為師。」

拘尸那羅的未羅族人也攜家帶眷,扶老偕幼地前來,傷痛欲絕,大聲哭喊:「慈祥的佛陀就要入滅了!世間的光明就從眼前消失了……」一時之間,娑羅樹林中瀰漫著濃濃的愁苦哀傷。

圓滿的寂滅

在為最後一位弟子須跋陀羅教示之後,佛陀最後的談話,只能斷斷續續的,當確定在座的所有弟子們對佛、法、僧均已無疑惑,偉大的導師佛陀就不再多言了!一生對世人的關懷與對弟子的教導引領之責任,此刻已圓滿完成:「諸比丘啊!現在我勸告汝等,諸因緣皆為無常法,大家應自精勤,不要放逸啊!」

這就是佛陀最後的遺教了!

平凡得像娑羅樹的凋葉,平凡得如你我的身軀,佛陀也走過老、病而終將進入寂滅。人間的覺者、不倦的至聖導師佛陀,在這未羅國的寧靜小村中,莊嚴平和地休息了!

導師的軀體是確確實實地消散了,但導師的教言與慈悲法施的心量,卻為世世代代的後人們留下了一盞照亮千年暗室的明燈,為人間開啟了一扇解脫無明束縛的「滅苦之門」!

八分舍利

大迦葉尊者帶領大眾頂禮佛足,遶佛三匝後,佛陀的遺體,荼毘於夜空下沙沙悲泣的娑羅樹林間了!當佛陀入滅的消息向火一般迅速傳遍了東北印時,許多部族國王們都遠從各地趕來弔唁禮敬佛陀,據說共有八個部族聚集在此,因此舍利分為八份,由各國帶回建塔供養。這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八分舍利」史事。

拘尸那羅巡禮

●佛陀大般涅槃遺址區

拘尸那羅目前的遺跡區域相當集中,佛陀入滅處、遺體火化之所,多聚集在一條主要道路上,目前出土的遺跡已被整理成為環境清幽的花園寺院,但尚有大片遺蹟仍沉睡在塵土之下,因此挖掘的工作仍持續進行著。

●臥佛殿

又稱為大涅槃堂或大涅槃寺(Mahaparinirvana Temple),是一座白灰粉刷、四週開了小窗戶的圓筒狀建築。大殿內躺臥一尊六尺長的佛陀涅槃像。

這巨大的雕像與床座是以一塊完整的巨岩一體成型雕造而成,據說在十二世紀時,為了躲避回教徒的破壞,人們將它掩埋入地底,到十九世紀中葉,考古學家發現並將之挖掘出來時,已有多處毀損破裂,經將碎片重新拼合起來才勉強修復完成。一九五六年,佛陀入滅二千五百年,人們又特別重修整建,因此,亮白顯眼的涅槃寺和四周的遺跡廢墟站在一起,就形成強烈的對比。

●大涅槃塔

臥佛寺正後方、巨大的米白色覆鐘式佛塔,即為大涅槃塔(Mahaparinirvana Stupa),也稱為主塔(Main Stupa),這座塔標示了佛陀在此入滅的史蹟。而玄奘大師朝聖時所看到的「阿育王所造之塔」應該就是這座塔的前身。《大唐西域記》載:「其大磚精舍中作如來涅槃之像,北首而臥。傍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基雖傾陷,尚高二百餘尺。前建石柱,以記如來寂滅之事…… 」

整座臥佛殿和涅槃塔週邊,尚有許多後人流傳的、有關佛陀入滅時的事件或神蹟發生之地點,原本都造有小塔紀念,但如今均只餘基座。(柿子文化)

{1}臥佛殿內的巨大臥佛。

比丘們負責維護佛陀涅槃遺址區的一切事物。

{2}米白色大涅槃塔和臥佛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