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之王】沒有鹽巴活不下去 文/蔡惠民 |2024.05.05 語音朗讀 8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作者簡介 蔡惠民 魔羯座。淡江大學大傳系畢。目前定居舊金山灣,生活泰半時間,右手拿筆,左手執鏟,不拿筆不執鏟時,要不鑽進後院荷鋤種菜,要不就在前往在地小而美農場及其路邊攤的路上。另著有《裸食:好食好日好味道》、《手作裸食》及《裸食廚房》,譯有《KINFOLK餐桌:獻給生活中的每一場小聚會》。 圖/Pexels如果廚藝是一棋盤,使鹽功夫高下就是中央楚河漢界那一線。圖/Pexels鹽巴在料理食物上不可或缺。圖/Pexels 文/蔡惠民鹽的本事,不誇張,只差不能通天了,明明味道如此單調不討喜,卻硬是能讓每道菜的滋味,瞬間站立飽滿起來……這樣爆自己的料,真的好嗎?寫出來著實叫人感到羞恥汗顏,掙扎三秒,決定豁出去,走到知天命的歲數,智慧不見得與時俱進,臉皮倒是厚了不少。總之,事情是這樣的,在廚房翻滾多年的老江湖如我,竟然直到不久前,才真正好好的通盤認識這個,被我一直視為理所當然,其貌不太揚,但肚裡卻暗藏無垠乾坤的灶台老戰友︱︱鹽巴。日日備餐做菜,習慣在每一階段反覆試味,每回覺得嘗來毫無精氣神,蒼白無力,彷彿少了那一丁點,至關重大的什麼?第一個反射動作,總是急吼吼打開香料櫃,鷹眼巡視調醬壓箱寶們,噘嘴皺眉尋思忖度:該派哪個調味神器來力挽狂瀾,好讓奄奄菜餚瞬間奇蹟般復活甦醒?繞一大圈,十之有七八回,根本是多下點鹽,便能漂亮解決的事。與其費心張羅花俏香料,不如學會和鹽巴相親相愛。於是學乖,再不敢小覷。說到底,也不能完全怪我,現代社會各種運輸技術之精進,讓遠古時稀珍昂貴的食鹽,變得普遍又廉宜。而且,鹽巴特別擅長扮豬吃老虎,簡直是一身矛盾的存在,沒有撩人香氣、層疊韻味,外表不惹眼,平平凡凡小豆點,管你暗灰淺棕嫩紅霜白,如細砂像米粒仿雪片。鹽,就只是巨量的氯化鈉,至多摻一咪咪微量礦物元素,入口是大同小異的鹹,檯面上真沒啥可大書特書之處。但是,重點來了,不管門派料理菜式食譜,鹽無所不在,還不是出來刷刷存在感的小龍套,根本是極少數有資格在家戶爐火旁熱門黃金地段,雄霸一席之地的調料王。再尋思細究,鹽的本事,不誇張,只差不能通天了,明明味道如此單調不討喜,卻硬是能讓每道菜的滋味,瞬間站立飽滿起來:旨味(umami)鮮上加鮮、甜得靈動不滯、酸得加倍明亮。科學研究提出一言以蔽之的結論:鈉能夠喚醒舌頭諸多味覺感應,具象千滋百味;最神奇的是,令人不敢領教的苦味,鹽竟還能貼心淡化,這也是為什麼北歐與土耳其,長久流傳著在咖啡裡加鹽的另類賞味法。美國專門以科學角度說食的艾爾頓‧布朗(Alton Brown)在《好吃》節目裡曾強推:一杯水兩小匙咖啡加半小匙鹽,拿此公式來對付半新不舊咖啡豆尤其好,讓一杯原本注定走調的咖啡,一秒起死回生。使鹽功夫辨廚藝鹽巴不只有魔法,還有金手指,任何食材在其助攻下,皆能長成各自最美好模樣。隨便舉個例:巧克力因此嘗來苦少甜多更帶感、番茄有了三次元的酸甜鮮、西瓜甜到能逆天。更別說改變食材肌理的超能力,指一捏攢,均勻撒在豆腐瓜果蔬菜上,靜待須臾,不費吹灰力便逼出體液汁水,緊緻了質地,濃縮了風味;歐式麵包也是靠著鹽壓制酵母的戰鬥力,讓麵包能徐徐膨發,筋性更強韌。自古以來,鹽更是保存食物的頭號戰將,是捍衛食物免於壞菌入侵的尖兵,於是才有各式天然發酵鹹香菜醬,如:酸白菜、酸菜、味噌、酸黃瓜等;浸漬果物,如:橄欖、續隨子、鹹檸檬、梅乾等的誕生,有效延長季節豐收,平衡食物供給,並擴大配給版圖。如果廚藝是一棋盤,使鹽功夫高下就是中央楚河漢界那一線。嫻熟前,歸屬馬馬虎虎那一邊;和鹽混成好閨蜜,方能順利跨界,晉身煮食練家子。是的,就是如此涇渭分明。米其林名廚湯瑪斯‧凱勒(Thomas Keller)在其最親民的著作《臨時起意小餐坊:家常菜食譜》(Ad Hoc at Home: Family Style Recipes)曉以大意了用鹽之於家廚的重要性。他提出一點關於西方食譜書寫,老將鹽與黑胡椒綁樁的迷思,簡直如醍醐灌頂,明明是在料理角色扮演南轅北轍的兩食材,被塑造成焦不離孟哥倆好,著實混淆視聽,如果鹽巴有口能言,肯定要擊鼓喊冤。世界黑胡椒品種百百款,各有各的香,出場是為了增滋添味;反觀食鹽,味道中性,入菜為的是拉高菜色整體美味水平,全然不可相提並論。結論是:下回做西式料理,別一口令一動作,不是每道菜都需要黑胡椒,倒是何時下鹽?該下多少鹽?下哪一款鹽?是煮食廚子不管做哪門哪派料理,都必須審慎思考,多方計較的。(摘自《裸食日常:不只是裸食,舊金山灣滋養我的這些那些》,商周出版) 前一篇文章 【不同凡響】我喜歡馬奎斯的原因 下一篇文章 【生活態度】茶道,待人之道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小說賞讀】引路人:特納【職場心法】同理自己 也同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