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關鍵字】食物代表愛?

文/王銀賜(任林教育基金會澄心法教師) |2024.04.18
143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王銀賜(任林教育基金會澄心法教師)

食物代表給予者的愛,這無庸置疑,但表現的方式,會不會太單一?接受者感受的是愛?是負擔?還是理所當然?



早些年在外讀書求學,遊子返鄉的我,最想念的是媽媽的手藝、家鄉的味道,常藉此打打牙祭,「食物代表爸媽的愛」,我深刻感受到了。

多年後在外成家立業,過年過節舉家返鄉省親,不僅嘗到餐桌上爸媽的手藝、家鄉的味道,回程之際,還有水果餅乾外帶,果然「食物代表愛」,不僅有爸媽的愛,更多了阿公阿媽、外公外婆的愛。

曾幾何時,回程的行囊,除了路上當零嘴吃的水果餅乾,開始有了需要料理的食材,如自家種的、友人送的蔬菜等,只要包包裝得下,兩邊的爸媽都會一樣一樣搬出來,有一次差點連米都要夾帶。「食物代表愛」,這愛要從家鄉爸媽的餐桌,延伸到外地遊子的所在。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能夠幫忙帶的東西愈多,長輩似乎意識到這一點,給的也愈來愈多。不單是家裡現有的,有時還會專程去買回來,還說:「東西多沒關係,是車子在載,車子到了,東西也就到了。」

其實,一家五口往返,都是搭國道客運,再轉公車或由家人來接。背著大包小包在轉車途中行進,或是站著候車,老實講是一種負擔。加上現今台灣,食物採買便利,價格亦公道,實在沒有必要大老遠背一大堆食材,突然覺得,「食物代表愛」,這愛也未免太沉重了吧。印象中,最「重」的愛,是端午節的粽子,一串十幾二十顆,冷凍後紮實又有分量。

曾經聽一位年長的朋友聊起她的類似經驗,聽得我目瞪口呆,直呼不可思議。她說,相較於我的狀況,她的母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還會包一些湯湯水水的東西給她帶回家,幾經溝通無效之後,有一次她就當面,把母親包好送她的食物,給砸在地上。從此,她的目的達到了,不再有難以承受的食物之愛了。聽她分享的當時,我驚訝到忘了多問她幾句:「經由這麼一砸,令堂的心是否也碎了呢?」

其實有幾次,當我拖著疲憊的身軀,提著大包小包走在返家的路上,我真想學學那位朋友的率性,不用當面砸碎,半路上丟掉也行。但這個構想始終沒有付諸實行,一來覺得食物寶貴,得珍物惜福,二來撐一下也就過了,實在不忍辜負長輩的好意,尤其深知這是他們表達愛的唯一方式。

孩子漸長,外地求學的他們返家之際,我發現:食物竟成了我們表達愛最直接、也最習慣的方式。少了父母那一輩的廚藝,我們只能藉助外食,花點心思、花些金錢,變些花樣。而衣食無虞長大的他們,有沒有收到我們的愛意?有沒有因此拉近親子關係?有沒有因為被父母關愛而更奮發上進? 我實在沒有把握。

食物代表給予者的愛,這無庸置疑,但表現的方式,會不會太單一?接受者感受的是愛?是負擔?還是理所當然?這也是一大問題。食物代表愛,隨著時代變遷,如何去蕪存菁,如何興利除弊,成了我們這一代的課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