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River
文/季山
碰上「六十石山」這個地名,你會怎麼讀呢?是六十「ˊㄕ」山還是六十「ㄉˊㄢ」山呢?位於花蓮縣富里鄉竹田村的這處山區,就碰上了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它的讀法與故事吧!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六十「ㄉˊㄢ」山的讀法。當這個字讀「ㄉˊㄢ」的時候,是古代用來計算重量的單位。這個讀法來自日治時期,花東縱谷一帶本來就有種植稻米,而這個山區的稻米產量因為高達每甲六十石,當地居民覺得神奇,所以就稱為六十石山。但是,這個說法有一個待考證的地方,當時台灣稻米產量一般為每甲四、五十石,而當地卻可以生產六十石!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六十「ˊㄕ」山的讀法。傳說中,當地砍掉許多樟樹,讓山頂顯得光禿禿的,當地人發現竟然有六十顆巨石散落在那裡,於是就有了「六十石山」的說法。只是,這樣的讀法就一定正確嗎?雖然這個讀法比上一個看起來更加可靠,但台灣大量砍伐樟樹林的紀錄約在日治中期才開始出現,而六十石山地名的紀錄,則是從清朝就有了。
如今的六十石山已經成為花蓮地區重要的觀光景點,每年八到九月,與附近赤科山、太麻里山為花東縱谷三大金針栽植區,是欣賞金針花海的好去處。碧綠山坡混著點點鮮黃,加上遠方深綠色山脈和藍天背景,偶有幾朵白雲緩緩飄過,真是美不勝收!
不論你是讀「石」還是「石」,都不會影響這裡難得的好景色。下次,要是有機會來到花東欣賞金針花海,不妨考考親友,再與他們分享這個有趣的小故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