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活化大腦 呵護老後腦力健康

編譯/潘楠慕 |2024.04.07
254觀看次
字級
美國女子短跑選手理查森。圖/法新社、美聯社
海地小孩用簡易鍵盤樂器學音樂。圖/法新社、美聯社
研究鼓勵老年人接觸音樂。圖/法新社、美聯社
接觸音樂可促進大腦健康。荷蘭素人音樂演出者沿河演奏音樂。 圖/法新社、美聯社
讓跑者想像跑在充滿岩漿的地上,有助於提高速度。圖/法新社、美聯社
寶寶剛出生就認得媽媽的母語。圖/法新社、美聯社
研究指寶寶還沒出生就在學語言。圖/法新社、美聯社
比利時一所養老院的音樂義演。圖/法新社、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音樂怡情養性,也有助大腦健康。根據英國一份研究,彈奏樂器或唱歌,可以幫助老年人保持大腦良好記憶力和解決複雜任務的能力,研究人員建議,這類音樂活動應該被視為維持腦力的一種生活方式。

這份由英國艾克斯特大學進行的研究以1100多人為研究對象,他們每個人的年齡都超過40歲,整體平均年齡為68歲。研究人員比較有和從未從事這些音樂活動兩組人的大腦功能數據,來探究彈奏樂器、唱歌、看樂譜和聆聽音樂對大腦的影響。

結果顯示,彈奏樂器對大腦最有好處,這可能是因為彈奏樂器牽涉到「多重認知需求」,其中,彈鋼琴或鍵盤樂器特別有益。不過,僅僅是聆聽音樂顯然無助於認知健康。

這份在英國國家健康研究院(NIHR)支持下進行的研究,1月在《國際老年精神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發表報告。報告第一作者、艾克斯特大學專長研究失智症的教授科貝特(Anne Corbett)指出,研究透過對大腦進行敏感的測試,檢視短期、長期記憶和解決問題等各個功能,以及音樂對這些能力的影響,以更大尺度確認了音樂帶來的好處,「具體地說,彈奏樂器尤其有助大腦健康,在晚年仍繼續彈奏樂器的人因此得到額外的好處」。

研究也發現,經常識讀樂譜的人數字記憶力比較好。對此,科貝特指出,大腦就像人體其他任何肌肉一樣需要運動,「學習看樂譜有點像學一門新語言,具有挑戰性」。至於唱歌對大腦有益,或許有一部分和參加合唱團或者一個團體與眾人一起唱歌的社交因素有關係。

這項研究並未測試到晚年才首次培養音樂愛好可能帶來的好處,但是科貝特說,根據目前可得的證據,即使晚年才開始接觸音樂,也「非常有益」。

她認為,可將提倡音樂教育、鼓勵老年人在晚年重拾音樂興趣,做為宣導公共健康的「有價值」訊息,告訴人們認真考慮透過接觸音樂,主動減少認知功能衰退或失智風險,「這項研究確實表明,這可以當做改善老年人大腦健康的一部分生活方式」。不過科貝特也提醒,若認為開始學習彈奏樂器,就不會罹患失智症,「這種想法是天真的,並沒有那麼簡單」。

慈善組織「英國失智症協會」(Dementia UK)腦退化症專科護理部門副主任史凱茨(Caroline Scates)認為,這份研究結果是「正面的」,即使失智症患者失去了其他能力和交流方式,仍有能力唱歌或演奏樂器,她呼籲讓喜歡或者曾經樂於唱歌、演奏樂器的失智症病患,依然能隨手就能接觸到這些活動或者閱讀樂譜,「這可能對他們有益」。

胎兒階段 寶寶就開始學語言

準媽媽多跟肚子裡的孩子講話,或許有助於孩子的語言學習。義大利的一份研究顯示,新生嬰兒對他們的母語的反應,不同於聽到其他語言,意味著他們還在胎兒階段就已經開始學語言。

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發展與社會心理學系理論語言學教授潔爾文(Judit Gervain)說,先前已知女性懷孕晚期胎兒就能聽到聲音,在新生兒時期能認出母親的聲音,而且偏好媽媽甚於其他女性的聲音,也能認出媽媽講的語言。

但研究團隊為了進一步探究,找了49名媽媽母語是法語的新生兒進行實驗,對這些出生僅1到5天的寶寶,以不同順序播放多段錄音,每段綠音的前3分鐘都沒有聲音,之後是7分鐘分別用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講述同一則童話故事,最後再一段安靜無聲到錄音結束。

實驗觀察寶寶腦部活動,顯示當寶寶聽到法語版錄音,腦部與語言感知和處理有關的訊號「長程時間相關性」(LRTC)升高,聽到其他語言版本錄音時,這種訊號就降低。其中有17名寶寶聽的法語版錄音排在最後播放,他們的腦部神經活動在錄音播畢後依然持續。

潔爾文表示,這些發現意味著,寶寶才剛出生就已經認得出媽媽的母語重要性勝過其他語言,「這實質上是促進母語學習」,而且「就算只是日常活動,例如買東西或者與鄰居交談等,都足以為寶寶的學習提供基礎」。

這項研究去年底在《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表報告。研究團隊接下來希望對不同母語的寶寶實驗,尤其是亞洲或非洲地區的新生兒,來了解是否不分語言都有這種胎兒時期語言感知發展,也希望探究相對不典型的胎兒時期經歷,例如早產兒,語言感知發展的差異。

運用想像力 運動員跑得更快

想在體育課或者運動競賽跑得更快嗎?英國運動科學家找到一種令人意外的方式:發揮你的想像力。研究顯示,用積極的類比,例如想像自己像噴射機正在起飛,有助於運動員跑得更快。

艾克斯特大學運動表現與運動科學高級講師莫蘭(Jason Moran)說,透過積極的類比來鼓勵球員專注於周圍環境,可能有助於他們跑得更快,在這項研究中,這種方式使短跑速度提高了3%。

研究人員對英國職業足球聯盟青年學院20名14到15歲的球員進行小型研究,在這些球員進行短跑訓練前,給予他們不同的提示,結果顯示,例如「像飛機在起飛一樣奔跑」、或者「像踏在滿是炙熱岩漿的地上跳躍」等類比,激勵其表現的效果,比說「拉開你的髖部」、「蹬腿」好。

此外,研究顯示,告訴球員努力往某處跑,讓球員20公尺距離的短跑速度提高了3%,莫蘭認為,聽起來速度僅是小幅提升,但是反映在運動表現上的效果是「顯著的」。

這份研究報告2月在《體育科學期刊》(Journal of Sports Scientists)網站發表,莫蘭指出,引導運動員將注意力放在周圍環境,會比專注自己的身體更好,當他們開始專注於自己的身體,有可能影響本應不用思考就能自然而然進行的動作,或許還會因為太注意自己身體如何運作而分心,無法發揮最佳表現。

儘管研究規模小,而且是以具有最高足球水準的年輕球員為對象,但是莫蘭認為,這種方法易於學校推行,「老師和家長透過使用簡單的類比,就能鼓勵孩子在任何運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