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長年被稱為「洗腎王國」,每年洗腎人口約增加1.2萬人,前年台灣洗腎人口已達9.7萬多人,原預計去年逼近10萬人大關,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洗腎人口近5年首次出現「負成長」,不過洗腎總支出的醫療花費,去年仍燒掉約近447億元,醫界推估,今年洗腎人口還會持續下降,有望擺脫洗腎王國惡名。
據健保署統計,台灣前年洗腎人口為9萬7665人、去年為9萬7262人,減少403人,人數微幅下降。
減少主因 二戰老兵逐漸凋零
台灣腎臟病醫學會祕書長許永和表示,人數下降原因多元,包含洗腎機率高的二戰遷台老兵,因高齡死亡,以及新冠疫情曾掀一波死亡率,讓國內洗腎盛行率下降,其餘則是醫界積極協助延緩腎病病程,連帶延後洗腎時間,以及安寧緩和觀念逐漸被接受有關。
國內近5成的洗腎患者是因慢性腎衰竭及糖尿病而起,全球糖尿病人口因高齡化、肥胖2大因素快速攀升,台灣糖尿病罹病人數也達到220萬人。依台灣腎病年報顯示,曾連續透析3個月以上的慢性透析患者,洗腎前就罹患糖尿病的比率,2000年約有15%,到了2020年已達到49.6%。
林口長庚營養治療科主任林嘉鴻表示,糖尿病人數攀升確實增加國內洗腎人口機率,但新一代降血糖藥物問世,對腎臟具有保護效果,大幅延緩洗腎的可能性,該藥物也是降低洗腎人口的關鍵因素之一,他認為洗腎人口有機會持續下修。
多達9.7萬的洗腎人數,每年占極大比率的健保額度,健保署在2007年支出末期腎臟病患者的醫療點數,約為400億點,金額約380億多元,占總額8.7%,到了2020年支出點值提升到708.8億點,約673億多元,占總額9.3%。
如果單以透析的花費分析,前年約為433億元、去年為446.6億元。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表示,透析實際使用點值有稍微下降,但健保在洗腎預算,仍維持每年2%的成長率,暫不會因為醫師努力將透析病人減少,就將預算下修,以今年的透析的預算為例,已編列至460億元,其中超過4億用來鼓勵加強使用腹膜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