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台灣3日發生25年來最強烈、芮氏規模7.2地震,至少10人死亡;美聯社報導,台灣對大地震並不陌生,地處環太平洋火環帶(Ring of Fire)上,是全世界最常發生地震的地區,雖然這次地震出現死傷、多棟建築受損,「但由於出色的防震措施,讓這座高科技島嶼及島上2300萬居民的損失相對較小」。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指出,台灣在經歷921強震後,修訂新的建築法規,在這麼大的地震規模下,傷亡人數卻很低,台灣對抗天災,做足準備是重要關鍵。
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地震學家高尚行(Stephen Gao)分析,台灣的抗震準備是世界上最頂尖,例如政府在建築法規上的耐震要求,雖然會增加施工成本,但對於願意檢測自家抗震能力的居民將提供補貼;台灣也在學校、工作場所進行地震演習,公共媒體及手機定期發布有關地震和安全的通知,「這些準備大幅度增加台灣的抗震能力,有助減輕災難性破壞及人員傷亡的可能性」。
不過,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這次台灣強震與南加州地震至少有一個特點類似,就是在大型城市盆地附近發生,人口密集的都會區地底下狀況如何,讓地震學家憂心。
地震學家瓊斯(Lucy Jones)說,這次台灣地震的斷層為逆衝斷層(thrust fault),斷層其中一面向上移動,超過另一個斷層,如果發生於海裡,海水將受到嚴重推擠,海嘯因此發生。
瓊斯表示,這次台灣地震的斷層直接穿過城市,「我看到建築物倒塌只有在花蓮,其中有些建築物可能剛好位於斷層上方,斷層位移之後其中一側被推高10呎(約3公尺),這種情況沒有建築物能屹立不搖」。
他提醒,這次台灣地震規模7.2,斷層估計長達100哩(約160公里),整個台灣地震風險都因此增加,地震災區周圍數百哩的區域,接下來可能出現威力強大的餘震。
晶片製造集中「熱點島嶼」 風險高
除了防震應變,台灣半導體產業也引發國際關注,主因是全球90%的先進半導體晶片都由台積電生產,供應給蘋果、高通、英業達及AMD等科技巨頭使用。CNN報導,台灣在生產先進晶片方面扮演關鍵角色,這次的地震也清楚提醒各國,「將關鍵的晶片製造業集中在一個既容易發生地震,又是地緣政治緊張的熱點島嶼上,相當有風險」。
不過,台積電已在3日深夜「報平安」,釋出10小時內晶圓設備復原率超過7成,新建晶圓廠更超過8成,極紫外(EUV)光刻設備無受損,讓全球半導體業暫鬆了第一口氣,也突顯台積電廠區非常抗震。此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也聲明台灣地震不會影響晶片供應,各種跡象顯示,當今需求最熱門的先進製程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