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寶林茶室遠百信義A13店食物中毒案有新發展。衛生單位鎖定米酵菌酸肇禍後,昨確認餐廳胡姓廚師的手上也驗出米酵菌酸,檢警懷疑粿仔條未冷藏或保存不當引發,除將寶林負責人黎仿軒、王姓店長、胡姓及周姓廚師列為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及過失致死罪嫌被告偵辦。
檢警及衛生單位目前鎖定整起食安事件只發生在寶林茶室遠百信義A13店,但因現場三十五樣食材均未檢出酸,因此必須進一步調查源頭。衛福部疾管署上月二十八日再度到餐廳進行環境採樣,結果最快今天出爐,檢警上月三十日也指揮疾管署到胡姓廚師住處,採樣門把等十四個點,預計本月中旬有結果。
紙本報告 送檢警調查
台北市長蔣萬安說,上月二十四日接獲新北市府通報疑似食物中毒案件後,衛局局到寶林茶室現場稽查,採集菜刀、水果刀、砧板及廚師手部生物跡證,委請台灣大學法醫所檢驗,確認廚師手部有米酵菌酸反應,書面紙本報告已送檢察官,希望盡快採取各項偵辦作為。
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進一步指出,手部樣本驗出毒素是很直接的證據,由於疫調發現被害個案的共同性是吃過粿仔條,稽查也發現粿仔條放在室溫下的食物保存不完整,粿仔條出問題引發這次食安事件的可能性最高。
據了解,寶林茶室向新北市大粄城食品公司買粿條,約二、三天進貨一次,由大粄城人員駕駛小貨車送貨。由於其他向大粄城進貨的餐飲店,以及寶林其他分店未傳出食物中毒事件,檢警因此鎖定寶林A13店的食材保存問題調查,比對被告說詞及監視器影像,朝粿條從進貨後至烹飪未冷藏偵辦,懷疑長時間在室溫下產生米酵菌酸。據了解,黎仿軒等人對此避重就輕,未全盤否認。
米酵菌酸來自唐菖蒲柏克氏菌,衛生單位陸續採檢寶林A13店刀具、砧板、胡姓廚師手部及環境,進行唐菖蒲柏克氏菌培養,檢警預計待檢驗報告出爐,進行下一步偵查。
新北、台中 也爆出食安問題
寶林茶室案仍在擴大,新北、台中市也出現疑似食物中毒案。屈臣氏公司上月底在新北市頤品大飯店新莊晶冠館辦春酒,二百零一人參加,餐後六十二人腸胃道不適,其中九人就醫,新北衛生局已要求飯店餐廳暫停營業;台中市則有兩人疑吃牛肉燉飯後上吐下瀉、白血球指數飆升,住院觀察中。
新北衛生局上月三十一日實地稽查,現場已無同批食餘檢體,春酒菜單中,手抓海鮮盆及自製冰塊屬高風險餐點與食材,已抽樣檢驗。不過,頤品大飯店所屬雲朗集團喊冤,當天有相當比率的屈臣氏員工自行攜帶披薩、手搖飲等外食,身體不適原因尚待調查,若真為宴會廳造成,一定負起全責。
農業部農糧署表示,國內粿條、河粉多以玉米澱粉製成,且純米製成米粉、河粉及粄條等產品未經發酵加工,在正常儲存及烹調條件不易受汙染而產生米酵菌酸,請各界安心選購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