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愛樂攜手吳曜宇 挑戰全本德弗札克《聖母悼歌》

曹麗蕙 |2024.03.19
274觀看次
字級
台北愛樂合唱團與青年管弦樂團將首次獻演德弗札克最龐大的合唱交響鉅作《聖母悼歌》,今在記者會上女高音林慈音(左起)、女低音翁若珮、男高音王典與男低音陳翰威四位獨唱家,演唱《聖母悼歌》第二樂章〈誰人能夠〉片段。圖/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適逢德弗札克逝世120周年,台北愛樂合唱團與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3月25日將在國家音樂廳,首次獻演德弗札克最龐大的合唱交響鉅作《聖母悼歌》。這場音樂會,不僅邀來青年指揮家吳曜宇領軍,還號召國內知名聲樂家林慈音、翁若珮、王典及陳翰威一同全本演出。

《聖母悼歌》(Stabat Mater)經文相傳出自十三世紀方濟會修士之手,描繪聖母眼見愛子耶穌被釘於十字架時的哀慟之情,以二十節詩文刻劃失去摯兒的悲痛,並為此寄予憐憫。1875年,德弗札克甫出世的女兒因病夭折,促使他寫下《聖母悼歌》撫慰自身失子之痛的契機,兩年後他的另外兩個孩子不幸相繼去世,在極度悲痛之下,德弗札克便再度埋首於《聖母悼歌》的創作中以求慰藉,並在1877年完成這部作品。

吳曜宇分享,「正因這個文本把宗教信仰和人類的情感緊密結合,也讓無數作曲家選擇以《聖母悼歌》為題材譜寫作品,而我認為在這些作品之中,德弗札克的這部作品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1880年首演,其後受邀於倫敦演出,獲得空前成功,自此在歐洲巡演不斷,也為德弗札克名揚海外奠下重要基石。

在國內極少有機會全本演出《聖母悼歌》,因規模浩大,包含10個樂章共90分鐘,演出技巧極其考驗演出者功力,少有合唱團及樂團敢嘗試挑戰。吳曜宇說,「這部作品無論是對於樂團、獨唱或是合唱團都是非常高難度的作品,首先整部作品非常緩慢,同時為了顧及宗教層面的沉靜感,演出時還需要收得非常內斂小聲,但音又吊的非常高,因而對於合唱團來說是一大考驗。」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丁達明表示,2024年適逢德弗札克逝世120周年紀念,再加上復活節前夕也是天主教會的四旬節期間,恰好是演出德弗札克《聖母悼歌》最適當的時機,因此我們選擇在此時向國人介紹這部非常好聽也非常高難度的作品,希望台灣樂迷對德弗札克的音樂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與認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